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易濤)“今年以來,不是趕集日我在家做豆腐熏豆腐干,逢著趕集日我上街賣豆腐干,每個趕集日能賣五十來斤,能掙250多元!”6月24日,在洪山鎮一個趕集日的早市上,石獅村貧困戶許有瓊于洪山街道邊賣豆腐干邊自豪地告訴筆者。與筆者一同前來的鎮上在石獅村駐村干部王軍在場接上話茬,對我說“洪山農戶自制豆腐干醇香耐嚼、余味悠長、工藝獨特、歷史悠久、很有特色,現在是助農脫貧增收的一項好產業。”
地處漢濱區西南角的洪山鎮,山清水秀,環境優美,地下有豐富硒水源。2016年以來,該鎮黨委、政府為了進一步挖掘發揮資源優勢,促進資源合理配置和經濟轉化,依托當地富硒水源和富硒農作物的資源優勢,積極探索利用資源增收脫貧門路,開展精準施策,領導群眾開發了一系列富硒食品,用大豆加工而成的豆腐干便是其中之一。
“富硒豆腐好營養,吃上一口滿嘴香”的民謠就是最好佐證。其色純白如雪,含有多種維生素,營養價值極高,是理想的高蛋白、低脂肪綠色食品,通過技藝高超、特色鮮明程序加工而成的豆腐干產品暢銷省內外,已成為漢濱西南角特色食品。今年年初,鎮上為了全面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又出臺了《加快推進富硒系列食品發展的決定》,進一步實施了“一村一品”建設,成立了豆制品行業協會,協會對行業實行了“四個規范”和“三個加強”管理,使該產業逐步進入健康、規范發展的快車道。
該鎮今年種植大豆13000余畝,預計產量可達1300余噸。這將極大推動洪山豆腐干這一產業發展。與此同時,該產業也將逐步帶動相關產業迅速發展,現已有四十余家貧困戶常年經營豆瘸干生意,其產品暢銷省內外,供不應求,豆腐干成了助農脫貧增收的“搖錢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