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覃博 謝先財)8月6日,在《光明日報》頭版頭條刊登了題為“小社區何以成就大戰略——陜西平利縣實施精準扶貧實現人的城鎮化”的專題報道。平利社區工廠模式何以得到全國性的官方新聞媒體聚焦,究其原因是該縣因地制宜,通過發展社區工廠吸納就業破解了移民搬遷群眾離地生存發展的難題,形成特有的“平利模式”,為治國理政新實踐新戰略帶來新氣象,為秦巴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精準扶貧蹚出一條新路子。
平利縣有23.6萬人口,屬于秦巴山區連片扶貧開發重點扶貧縣。為摘掉“窮帽子”,平利縣委、縣政府把就業創業、招商引資和移民搬遷進行有機“捆綁”,大力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進駐新建集鎮、社區,通過培育增收產業,引導搬遷群眾實現就近就業和增收。這一辦法不僅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還有效解決了農村“三留守”問題,是“平利模式”的筑夢偉力。
平利縣在推進“平利模式”過程中,出臺了一系列支持社區工廠發展的優惠政策和措施。通過“圍繞就業抓招商,圍繞招商抓創業”這一有力手段,平利縣迅速在全縣各個社區形成了“招商、創業、就業”三位一體的工作格局,并通過增強本地人外出就業歷練和動員成功人士回鄉創業,實現了“輸出勞動力、引回生產力”的雙贏目標。這種共建共贏的模式為“平利模式”提供了內生動力。
“平利模式”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是有它的科學性的,它凝聚地方各種生產要素,實現了農民、企業、政府的共贏,是當今脫貧攻堅時代背景下一股強而有力的中堅力量。我們不僅要走上頭條,還要走向全國,為全國各地鄉鎮社區做好榜樣,為全國各地老百姓帶去更多福音,為全面實現小康社會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