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龔波)近日,安康市司法局、扶貧局聯合印發了《安康市法律扶貧工作方案》,對建檔立卡的貧困戶等各類貧困人群需要律師、公證、法律援助、司法鑒定等法律服務時,不再審查經濟狀況,憑相關證件和有效證明直接受理,免費辦理,努力滿足困難群眾的法律服務需要,盡量降低群眾維權成本。
據了解,安康市法律扶貧主要內容是通過發揮法治宣傳、律師公證、法律援助、司法鑒定、人民調解、社區矯正、安置幫教等司法行政職能優勢,為基層組織和群眾提供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專業法律服務,提升基層干部群眾依法辦事、依法維權、依法化解矛盾糾紛的能力,夯實基層法治建設基礎,為實施脫貧攻堅戰略保駕護航。
方案提出,在法律援助助脫貧方面,推進縣區法律援助中心規范化建設,提升鎮法律援助工作站服務水平,在貧困村設立法律援助聯系點。將不服司法機關生效判決、決定的申訴人中的經濟困難人群、軍人軍屬、70歲以上老人納入法律援助范圍。將婚姻家庭、食品藥品、教育醫療、工傷損害、交通事故等案件納入法律援助事項范圍。
在法治宣傳助脫貧方面,通過開展法治講座、法治文藝演出、法治文化陣地建設等多種形式,以“以案釋法”的方式,把法律送到家家戶戶。為貧困村建立1個法律圖書角,1個永久性法治宣傳欄,聘請1名法律顧問,每季度舉辦1次法治報告會,為每個家庭贈送1本《農村法律實用手冊》,培養1名法律明白人。
在法律顧問助脫貧方面,開展“一村一法律顧問”工作,協助起草、審核、修訂自治組織章程、村規民約以及其他管理規定。為村上重大經濟、民生和社會治理方面的決策提供法律意見,對脫貧致富項目,村企業在轉型升級、知識產權、勞資糾紛等方面遇到的現實問題,定期組織法律體檢,防控法律風險,保障脫貧項目順利實施。
在人民調解助脫貧方面。推進貧困村人民調解工作規范化,分層開展人民調解員培訓工作,確保貧困村人民調解員每年接受1次以上培訓。將人民調解工作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實現人民調解員“以案定補”政策全覆蓋,提高貧困村以案定補標準。加強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糾紛調解成功率97%以上,無民轉刑案件發生。
在矯正幫教助脫貧方面,開展親情幫教走訪活動,全面掌握貧困村刑滿釋放人員和社區服刑人員生活狀況及困難需求協調相關部門予以困難救助。積極落實對安置幫教對象在就業、就學、務工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加強對貧困村的特殊人群在勞動技能培訓,就業指導幫助方面予以傾斜支持,幫助社區服刑人員解決就業、醫療、子女上學等方面的生活問題,最大限度預防特殊人群重新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