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澗池燴面片
吃活全縣產業升級
眼下,在永興坊開展的漢陰美食周活動分為3大板塊,第一板塊是在陜南樓推出漢水蒸盆子、油炸米餃、白火石汆湯等陜西名菜、名小吃,設立漢陰富硒美食展銷區,讓游客享受一站式采購。第二板塊是以漢陰民歌、地蹦、嗩吶等地方小戲為主的地方民俗表演,讓游客直觀感受漢陰文化魅力。第三板塊是美食品鑒團與媒體報道相結合的線上線下活動,組織媒體記者和網絡達人參與品鑒,借助媒體推介“漢陰美食文化周”活動。
在這之前,漢陰的白火石汆湯、炕炕饃已提前粉墨登場。漢陰縣鑫滿園飯店的沈師傅被永興坊聘請年薪12萬,每天專門在永興坊做白火石汆湯這一道菜。據沈師傅講,他每天做的一百多盆白火石汆湯供不應求。
“拳頭大小的一個白火石也能賣兩塊錢,每天200斤豆腐、200斤豆芽等新鮮蔬菜直供永興坊,現在永興坊70%的食材都由漢陰供貨。”說起這些,漢陰縣小吃辦主任潘應全一臉得意。他說,從4月底開始到現在還不足一個月,永興坊在漢陰采購蔬菜款就有了20多萬元。
分管小吃工作的縣領導謝繼來對此有著更深刻的認識,在旅游六要素中,吃是首要的,只有吃得好,才能游得好,通過舉辦各種活動的目的在于把漢陰的特色小吃推介出去,帶動漢陰旅游產業和漢陰富硒農產品發展。
在國內經濟下行之時,漢陰縣依托“漢陰美食”和“鳳堰梯田”兩大名片,走資源整合之路,實現全縣經濟持續增長態勢,這與漢陰的發展思路密不可分。
原料決定美食的品質。漢陰地處安康富硒區域中,相對全國72%的縣(市)缺硒待補的狀況下,漢陰綠色富硒食品成為獨特而寶貴的資源。該縣倡導循環經濟模式,推行訂單農業,有效地把漢陰小吃與主導產業鏈接起來,形成產業聯盟,搭建起漢陰及周邊區域的農產品流通平臺。
縱觀由漢陰小吃帶動起來的漢陰食品加工產業集群,上有巨川控股、秦園食用菌、民康生態園等農產品生產基地,中有紅星米業、龍飛魔芋、新津食品等優質食品加工企業,下有惠聯物流、綠硒公司等配送、營銷平臺。橫向比較,各食品加工企業主打產品均呈差異化發展。豆腐干、炕炕饃、雪魔芋屬速食品,天寶貢茗、金銀花、葛根茶屬飲品,葛根掛面、苦蕎掛面、五彩米屬新產品,花色品種增多,賣點自然增加。
在新形勢下,漢陰小吃產業發展呈現出三產帶二產帶一產的趨勢。一季度,因慕名漢陰美食、美麗鳳堰、油菜花開而來漢陰的游客達33.56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5437.6萬元,同比增長12%;以農副食品加工業為主要支撐之一的第二產業同比增長16.1%;農業總產值和增加值增速均居全市第一位。三產融合發展既充分保證了漢陰小吃系列產品的安全性和高品質,又不斷催生“1+1>2”的整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