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羅先安 譚西
通訊員 楊文浩 吳友倫 周瑞儒
“全國公安機關市級執法示范單位”——這是安康市公安局剛剛被公安部授予的新榮譽,全國只有10個,西北僅此1家,含金量不言而喻。
化解矛盾糾紛4459起,建立應急處突隊伍13支472人,破獲“兩搶一盜一騙”案件1437起,建成各類視頻監控70180個,規范建成社區警務室166個。在全省公安機關目標責任考核和全省公安重點工作考核中均名列第一,人民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連續三年位居全省前列——這個全國先進,安康公安受之無愧。
與此相對應,爭先進、創先進、獲先進的示范帶動效應,已在安康公安系統甚至省內外輻射蔓延開來,成為該局克難攻堅、一年一個新起點、各項公安工作突飛猛進的動力和源泉。
規范執法的樣板區
公安機關的執法行為,是社會綜合評價公安工作的一個最大議題。
2014年11月6日,對安康公安來說是一個特殊的歷史節點。在成為全省第一個達到公安部執法規范化建設階段目標的單位,被省公安廳授予“全省執法規范化建設先進集體”后,市公安局在這一天被公安部命名為“全國公安機關市級執法示范單位”。漢陰公安局也同時獲得殊榮,成為陜西第一個連續兩輪被評為“全國公安機關執法示范單位”的縣級公安機關。
成績來之不易,市公安局此前始終堅持高標準定位,不斷樹立品牌,推行精細化執法執勤模式,全力打造規范執法的樣板區。牢固樹立“抓執法就是抓業務、抓執法就是抓隊伍、抓執法就是抓形象”的理念,把執法規范化建設作為基礎性、全局性的工作來抓,響亮提出了創建全國市級執法示范公安局的奮斗目標,深入開展“一局一品、一警種一亮點”活動,全力推動全警執法規范化。
一年來,市公安局始終堅持定點定位,自我加壓,全局深化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建立領導干部和所隊長培訓、法制民警和法制員輪訓、一線民警全員培訓、文職輔警培訓等四級分類培訓機制。組織民警開展崗位練兵、業務技能和法律法規培訓。今年共開展執法培訓318場次,培訓民警7800余人次。組建了執法人才庫,30多位民警入選全省執法人才庫,中級執法資格等級考試通過率全省第一。
按照“六統一、六規范”的高標準,安康12個縣級分局均建成了標準化辦案中心,126個派出所及基層交警隊、看守所完成了辦案場所改造,成為全省典范。強力推行執法辦案與監督信息系統應用,所有案件一律在網上辦理、流轉和審核。在全市13個接待大廳,150余個戶政、信訪、車管、出入境窗口,300余個訊問室、詢問室以及監管場所,全部安裝高清視頻探頭,實現無盲點監控。執法辦案全程同步錄音錄像,音像資料隨案保管。一線民警全部配備了執法記錄儀,實現了執法活動可視同步、定位監督實時同步、扁平指揮對講同步。建立各類規范制度200余項,形成了覆蓋全警的執法標準體系。
建立執法研判預警、執法巡視、執法問責聯動三項制度,完善了法制員、警種考評、執法問題整改三項機制,集中解決了一批突出執法問題。開展了爭創“執法安全零事故、執法辦案零過錯、執法執勤零違紀、有責投訴零發生”單位活動,杜絕了執法安全事故的發生。開展了“創精品、防瑕疵”活動,評查行政和刑事案件4271起,優秀率達90.9%,合格率達100%,命案評查率達100%。
在安康,所有案件辦理都實行了“三個一”和“五公開”,全市各縣、分局都建立了“網上公安局”,開通了“網上服務熱線”,推行“網上受理回訪制”。推廣嵐皋民生警務平臺,在互聯網開通案件查詢系統,向社會公開行政許可、便民服務、舉報投訴等執法事項。總結推出執法規范化建設“示范引領、典型帶動”模式和執法示范單位總結評估、結對幫扶制度,使全市執法規范化建設呈現出均衡發展的勢頭。
“八區建設”成亮點
“規范執法的樣板區”只是安康公安2014年的重點工作之一。以“維穩處突的放心區、嚴打整治的示范區、群眾認可的安全區、基層基礎的領先區、規范執法的樣板區、科技應用的創新區、為民服務的模范區、隊伍建設的標桿區”為主要內容的“八區建設”,儼然成為安康公安工作的新亮點。
2014年,安康公安在以往實施“三大警務”、推進“八化措施”、提升“五個能力”、追求“四個滿意”的基礎上,主動適應公安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提出了增強底線思維、換位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四種思維”,以推行主動型維穩工作模式、合成型打擊整治模式、立體型動態防控模式、常態型推動發展模式、精細型執法執勤模式、實戰型信息警務模式、創新型社會治理模式、職業型警隊管理模式“八大模式”為抓手,以打造“八區建設”為載體,以項目化管理強力推進十項重點工作,以此來指引全市公安的發展方向。
為把“八區建設”打造成安康公安的又一品牌,市公安局堅持情報主導、源頭治理,推行主動化維穩工作模式,全力打好對敵斗爭、矛盾化解、應急處突、反恐防暴和安保工作主動仗;堅持理念創新、重拳出擊,推行合成化打擊整治模式。以“2014年秦劍行動”為主線,因地制宜組織開展了“打盜搶、防詐騙、破小案、暖民心”百日會戰、打擊毒品犯罪“颶風”等專項行動,建立了民意引領的常態化打擊機制、考核倒逼的小案偵破機制、信息主導的合成作戰機制、問題導向的治安整治機制,有力地維護了全市社會治安穩定。
為讓群眾安居樂業,提升安全感和幸福指數,市公安局堅持多維布控、全域設防,推行立體化動態防控模式。搭建“五級聯控”平臺,健全“五級巡防”體系,深化檢查站實戰應用,全面升級實時視頻監控網、街面巡邏防控網和區域邊界查控網。建立健全運行機制,全面升級整體防控效能。
在基層基礎工作上,堅持警務前移固本強基,推行常態化推動發展模式,群防群治實現了“社會化”。協調各縣(區)政府加大專職輔警招聘力度,大力推動警力下沉,派出所民警占全市總警力的42.3%。在科技應用上,高起點推進“四大技術”建設,高效率推進基礎信息采集,大力推動信息化的深度應用。
為全力打造為民服務的模范區,安康公安堅持以人為本保障民生,推行新型化社會管理模式,把戶籍改革、行政管理、民警管理制度三項改革不斷向前推進。向社會推出了改進作風便民利民措施7類44項,積極創新公安行政和公共安全管理服務,用不斷提升的群眾滿意率來界定“八區建設”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