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辦網吧、成立網絡科技公司、創辦培華職業技術學校。在白河,提及程光明這位“創業明星”,大家無不蹺起大拇指。
IT產業的“領跑人”
2001年8月16日,白河縣第一家網吧開業,擁有電腦16臺,當時安康城最大的網吧也不足20臺。創辦人是程光明。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生于農民家庭的程光明早早地體味到生活的艱辛,因而比同齡人更勤奮。不忍父母辛苦勞作,初二時他就自學了初三的課程,外出務工一年后返校參加中考,當年卡子鎮就他一人考上中專,這意味著“鐵飯碗”到手了。“不羨慕坐辦公室的生活,擁有一技之長或許是更好的生存方法”,這一想法在程光明的腦海里生根發芽。征得家人同意,他以全縣第9名的成績考上了白河一中,他堅信只有筑牢知識基礎才能掌握一流的技術。1999年,程光明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安康學院計算機科學系。
勤奮之人總能博得上天的眷顧。大學期間,程光明在安康亨元電子公司實習。他每天來的最早,走的最晚,臟活累活搶著干,天生的悟性加上刻苦的鉆研,讓他在短時間內掌握了計算機技術的基本原理,并為該公司賺得不菲的利潤。公司劉總打心眼喜歡上這個小青年,并告訴程光明,畢業后可以直接留下。可程光明在心里問自己,父母辛苦一生,若不在身邊照料如何忍心,欠下的數萬元外債靠打工何時能還清呀?
細心的程光明發現一個新型產業——網吧,正在大城市悄然盛行。“何不在白河開個網吧試試,”這一靈感點燃了他的創業熱情。經過半個月的走訪調查,他全面掌握了經營方式?山6萬元的投資讓他為難了,創業夢想搖搖欲墜。“小程啊,以后有什么困難隨時來找我。”劉總的話成了程光明最后的一線希望。他將成熟的設計規劃和還款方案,呈送到劉總面前,不到一周,20電腦和所有的網絡設備運至白河。2003年,程光明如期還上了劉總的貸款。
正當事業紅火時,始料未及的事情發生了,半年間,全縣13家網吧陸續開張,且規模最大的擁有電腦50余臺。面對窘境,程光明憑借純熟的維護技術,提網速,降成本,并竭力提供優質的上網環境。難關渡過了。如今,白河縣所有網吧已被程光明整合為股份有限公司,他是最大的股東,已在白河開設3家分店,欲尋找機會向周邊城市發展。
2006年,程光明創辦的網絡科技公司,開業了除承擔計算機維修、手機銷售,還獲得了戴爾電腦的代理權以及聯通公司在話費、寬帶安裝等方面的業務代理。
授之以漁的“急先鋒”
2004年7月18日,白河縣第一所民辦職校——培華職業技術學校成立了。創辦人是程光明。
開設網吧期間,一個叫雷浩的農村學生讓程光明終身難忘。2003年,雷浩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白河一中,不久他沉溺網絡,高考連續兩年落榜。父母賣掉房屋及做生意的店鋪,來縣城租賃房屋,監管其上學。只要雷浩不在學校,其父母就尋遍每個網吧。每每看到此等情景,程光明心如針扎,充滿自責。他陷入了深思:能不能以自己的特長為青少年的人生揚帆呢?能不能讓計算機技術成為學困生成才的基石呢?程光明的設計方案又一次贏得了教育局主管領導的肯定和贊許。培華職業技術學校成立之初開設了計算機軟件應用、互聯網絡、計算機硬件維修等專業,開設半年間就培訓200余人,培訓單位員工3班次。
“帶著一份社會責任,實實在在地用良心做事”是程光明堅守的信念。當他了解到每到初中畢業之際,各?傆30%的學生因家庭條件或學習成績差過早流入社會,而農村學校多達40%以上,程光明又一次善心萌動。他不斷降低培訓費用,并在假期全額免費培訓。僅2006年,免費培訓畢業生200余人次。程光明的努力為白河縣計算機知識應用普及和下崗職工再就業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路過縣城北嶺子,程光明時常看到許多40多歲的農民坐等雇傭,因文化低,只能干搬家具、送煤球等苦力活。“哪種技能可以讓他們掙錢容易些呢?”程光明煞費思量。2010年,培華技術學校又增設了駕駛培訓,與十堰市東風駕校、凌風駕校等3家駕校聯合辦校,花最短的時間、最少的錢,讓農民工掌握了一技之長。如今,白河60%的出租車駕駛員畢業于培華學校,培訓總人數已愈千人。
職業農民的“圓夢人”
2011年,白河縣工程車輛培訓實訓基地項目正式啟動,項目占地100畝,主要開展挖掘機、裝載機、叉車駕駛等專業培訓。
如今,程光明在此項目已投資1600余萬元,高昂的培訓成本更使他年年貼錢,但培華學子的就業前景讓他不甚欣慰。白河縣公路村村民陳西超初中畢業后,在外務工多年,因無特長,收入甚微,在培華技術學校學習不足半年,就熟練地掌握了挖掘機技術,月收入達6000多元。此類學生不勝枚舉;蚴侨巳褐幸宦曈H切的“程老師”,或是異地打來的一個電話,都讓程光明無悔無憾。
“數年后,培訓基地將在實訓中變成百畝平地。那時我想將整面山全部流轉,建起家庭農場的‘白河樣板’,山區人種地再也不用‘面朝黃土背朝天’,田間機械化耕作將會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談及發展遠景,程光明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