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我市農業部門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強耕地撂荒治理,落實強農惠農政策,著力創新經營模式,實現了夏季糧油再獲豐收。據統計,全市夏糧產量達30萬噸,較上年增長3.4%,油菜產量達11.4萬噸,較上年增長1.2%。同時,全市秋糧面積增加3萬畝。
穩定面積夯基礎。各級農業部門搶抓春耕生產及春季農業科技大培訓活動有利時節,大力宣傳中央一號文件及中省市農業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加強耕地撂荒治理力度,完善拋荒地復耕長效機制,加大支農資金的兌現和惠農政策的落實,最大限度發揮政策激勵效應,保護和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做到應播盡播,種足種好。同時,積極引導農民合理布局和搭配茬口,科學安排間作套種等糧經結合高效生產模式,提高耕地復種指數,增加糧油播種面積,夯實糧食生產基礎。
高產創建帶效應。始終堅持依靠科技,主攻單產,努力提高糧油生產能力的路子,在川道推廣稻油一體化模式,在中高山推廣玉米—馬鈴薯一體化栽培模式;突出農機農藝相結合,良種良法相配套,大力推廣地膜覆蓋、免耕栽培、測土配肥、綠色防控等增產實用技術,實施統一品種、統一配方施肥、統一病蟲綜防,做到技術集成到位、指導服務到位,推動糧油單產水平提升。全市建油菜、馬鈴薯、水稻等作物高產創建萬畝示范方11個,百畝核心攻關田20個,總面積達到11萬余畝,油菜、馬鈴薯萬畝片單產分別達到214.4公斤和482.5公斤,高于全市單產水平63.7%和255.3%。據統計,截至目前,主要糧油作物綜合防治面積達450萬畝次以上,推廣測土配方施肥300萬畝次以上,開展各類技術培訓2萬余人;全年推廣各類農機具3萬臺,完成機耕面積150萬畝,機收面積20萬畝,機播面積15萬畝。
創新模式增效益。通過職業農民培育,積極培育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從事糧油生產、經營、加工,推進糧油生產規模化發展。同時,充分利用富硒資源優勢,把發展富硒糧油作為轉變糧油生產方式的新舉措,在全市建設水稻、油菜、薯類等富硒糧油基地170萬畝,推進富硒糧油訂單生產,打響富硒糧油品牌,提升糧油生產的質量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