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一:一城山水 靈秀金州
航站樓開間為126.0米,進深45.0米,最高點高度為18.0米。
設計從安康“兩山夾一川”的獨特地形入手,兼顧安康地域的社會人文,運用現代的建筑技術和材料,塑造出一個穩定而又有氣勢的空間形象。
山水安康——將安康的山與水之高度的提煉為兩條曲線,并在航站樓屋面鋪陳開來,表達了對安康秦巴文化及漢水文化的尊重。航站樓屋頂設計富有動感,象征飛翔,體現航空港建筑的迅捷。建筑檐部起翹,具有一種飄逸、向上、充滿活力的氣質,使人有大鵬展翅、志在千里的聯想和中國傳統建筑屋宇魂魄的感悟。 航站樓兩側厚實墻體與出入口通透的玻璃幕墻產生強烈的虛實對比,共同展現出安康山水“靈蓄南國一派秀,勢承秦巴二脈雄”的磅礴氣勢。
方案二: 一水漢江 金州安康
航站樓基底開間為120.0米,屋頂展開距離為132米,進深45.0米,最高點高度為15.6米。
建筑整體造型,大方簡潔,動感強烈。
建筑的整體以及屋頂在光線的作用下,越發具有動勢,仿佛江水一般流淌開來;
立面上三條形似的曲線,構成了重復的韻律,建筑中部微微高起,使得建筑立面的構成重復中富有節奏變化,更加豐富;
流淌的金色,隱喻著“金州”的發展一浪高過一浪;
屋面與立面元素的高低起伏,又有 “步步登高”之意,寓意著安康的發展蒸蒸日上,節節攀高,也表達著設計人對安康蓬勃發展的美好祝愿。
漢水:安康山清水秀,漢水穿城而過,將秀美的安康城分成江南江北。故本設計將“水”作為思考切入點,由此形成了“一水漢江”的概念,迎合著一彎漢水穿城而過的秀美景象。
流動:航站樓采用三條曲率不同、但形似的波浪型線條控制并形成了陸側主立面。三條曲線模仿水流動的形態,隱喻著“水”的概念,抽象出一幅漢水流動的畫面。
橋:漢水有橋,連接安康江南江北;其實,航站樓本身也是一座橋,連接秦嶺南北,連接祖國的大江南北。
建筑形體的隱喻:航站樓形體上大下小,視覺上具有動感,有騰躍之勢;加之屋檐端部上揚,這樣的處理手法對這樣的動感和騰躍之勢起到點睛的作用;不僅如此,而且,屋面采用微波浪的線條,更是將這樣的視覺感受表達的淋漓盡致。
機場的建設,交通的便利,必將對安康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航站樓這樣的騰躍之勢,不禁讓人聯想到一幅“騰飛安康”的美好藍圖。
建筑立面構成的隱喻:航站樓立面由兩種色系組成,簡潔明了,整體簡潔大方,元素構成唯一而不繁冗拖沓。立面中部“流淌”的金色,與安康的古稱——金州的“金”字相映襯,加之具有動態的線條,隱喻著安康的發展一浪高過一浪。
方案三:團結奮進 現代安康
航站樓開間為129.6米,進深40.5米,最高點高度為16.8米。
現代安康——建筑立面采用實墻與玻璃幕墻的材質對比,立面豎向線條與屋面的折線線條的對比這種簡潔的手法來打造出沉穩而具有現代氣息的建筑性格。屋面折線雖在建筑中部為最低點,但中部采光天窗以三角形突出作為最高點,反向的對比手法更能增加建筑高度感。整體建筑設計有很強的現代感和宏大的氣魄,同時也投射出交通建筑本身的內涵,使航站樓成為機場醒目的標志性建筑。
騰飛安康——屋面挑出部分做局部的鏤空處理,既減輕了屋頂的厚重感,又增加了建筑的光影效果,豐富了立面造型。建筑整體造型顯得莊重而輕逸,折線向上的屋面線條統一了所有造型元素,象征安康人民團結一致 ,共謀發展的深刻寓意。
綠色安康——灰色的鋁塑板與藍色的幕墻,不僅形成材質上對比,更是要將安康最具代表的山與水抽象為灰色與藍色,通過顏色予以體現。本方案在滿足建筑造型的基礎上盡可能降低室內空間體量,科學而合理地利用空間容積及外表面玻璃的面積,使玻璃幕墻與實墻達到均衡的比例,并采用先進的材料減少能耗以提高節能效果,達到節能與美學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