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這句歌詞對于漢濱區流水鎮大學生村官趙華淞而言,他有著刻骨銘心的感受,從一位初出茅廬的大學生成長為一位胸懷壯志的年輕企業家,風雨兼程整三年,坎坷苦澀言難盡,一種決不放棄的精神力量支撐著他一路走來,折射出當代漢濱大學生村官頑強不屈的創業精神。
尋 夢
因為出生在富商家庭,趙華凇算得上一個“富二代”,盡管生活寬裕,但是他卻從小受到父母的嚴格教育,在親人創業歷程中長大后,趙華松意識到要有自己的夢想,不能在父母的光環中生存和坐享其成。
2010年7月,趙華凇從大學畢業回到安康,考上了流水鎮的村官,從小在河邊長大的他被碧波蕩漾的瀛湖水深深吸引,得知當地政府正大力發展漁業的消息后,早想憑借自己的努力實現人生價值的趙華淞感覺機遇在向自己招手——搞規;W箱養殖。恰逢此時,國家出臺了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優惠政策,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趙華凇說服親朋好友,懷揣著沉甸甸的30萬元出發了。
2011年4月,趙華凇的安康富興農業科技公司正式成立,為了爭取市場競爭力,在鎮上漁業協會指導下,他的公司不僅喂養有傳統家魚,還引進了美國匙吻鱘、中華鱘等名特優魚種,年輕的小伙子和工人風里來、雨里去,一個暑假就曬黑了一圈,但看著整齊蕩漾在瀛湖碧波上即將銷售的100口網箱,躊躇滿志的趙華凇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受 挫
正當趙華淞滿懷憧憬的等待著豐收到來的關鍵時候,老天爺和他開了一個不小的玩笑。
2011年9月19日,一場百年不遇的罕見秋汛突襲漢濱,瀛湖庫區大壩水位達到警戒線后必須泄洪,由于水流量超過預期值,整個瀛湖庫區漁業養殖遭受重創,趙華淞也未能幸免,他的十幾萬公斤商品魚一夜之間幾乎全被洪水沖走,經濟損失多達300多萬元……第二天清晨,看著七零八落的養殖基地,趙華淞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兩行熱淚不禁奪眶……
“孩子,養殖風險太大,回來專心幫家里經營酒店,別在那里受苦了……”在那個風雨如晦的日子里,父母愛憐的話語時時在他耳邊響起,陷入困境的趙華松也曾一度動搖,可是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他一次次安慰自己:這只是天災,并非個人不努力,成功路上總是有風險的,我應該振作起來。
前面的資金投入血本無歸,要想重新興業,談何容易?一下就背負幾十萬元債務的趙華淞不好意思再向親朋好友伸手。就在他苦于沒有二次創業資金而一籌莫展的時候,鎮上領導主動找到他,表示鎮上將繼續幫他爭取大學生創業資金和提供政府貼息貸款。與此同時,漢濱區漁業站也低價提供了一批魚苗,政府的優惠幫扶措施讓趙華淞堅定了再次創業的信心,親朋好友也被他的執著所打動,再次施以援手,趙華淞背著行囊再次出發。
“人的一生不知道要經歷多少大風大浪、遭受多少挫折,對我來說,也許困難來的越早,我就會成長得更快!”回想起那段經歷,趙華淞有著無盡感慨。
圓 夢
當2012年的第一縷陽光照在波光粼粼的湖面時,趙華淞心中的陰霾已被一掃而空,經過三個多月短暫停頓,他的公司于元旦再次掛牌營業。
基于上次的慘痛教訓,趙華淞通過實地考察、認真總結,做出了三個新的決定:一是重新選址。他把網箱基地從湖中心遷到港灣處,也便于防風湖面相對平靜、防汛和運輸,降低了風險。二是聘請專家。盡管有區鎮兩級漁業部門和協會的指導,趙華凇仍從長遠考慮,高薪聘請西安的水產專家作為公司的技術總監,給二次創業多加一道“保險”。三是引進新品種。在專家建議下,趙華凇先后到湖北、四川、廣東、福建等地考察,新引進黃拉丁、紅鯉、俄羅斯鯉魚等優良品種,形成了以名特優魚為主、以傳統家魚為輔的養殖格局。四是開拓銷售渠道。由于名特優魚生長周期長、投資相對較大,為了避免重蹈覆轍和降低市場價格波動風險,趙華凇決定隨行就市,以傳統家魚和長得快的黃拉丁為主實行每月定量銷售,回籠一部分流動資金,用于工人工資、魚苗飼料、水電等日常開銷。為拓寬銷售渠道,趙華凇歷時近一年的奔波,終于在安康、西安、漢中、陜北等地建立了較為穩定的銷售網絡。
來到富興公司的繁育基地,技術總監周崢正在測量水溫,6個網箱中,數以千計的魚苗正在綠水中暢游。
“魚是變溫動物,必須根據水溫變化來投喂,既不浪費餌料、又利于魚苗快速增長。魚苗一般經過三次分箱后,繁育環節就完成了”周崢解釋道。“瀛湖水中常年存在大量陽光照射產生的浮游生物,加上公司投喂的高效、環保飼料,魚兒生長速度比較快!”
由于品種齊全、技術到位和肉質細膩,趙華凇的魚兒很快受到各地銷售商的青睞,每到公司捕撈的季節,上基地拉魚的客戶絡繹不絕……2012年,公司很快轉虧為盈,2013年,公司基地網箱增加到300口,管理逐步走上正規化。雖然公司目前盈利并未達到預期目標,但是趙華淞知道:萬事開頭難,只要順利地邁出了第一步,接下來的腳步,他將走得更鏗鏘有力。
博 愛
“我不盼望你們逢年過節非要給我打個電話、發個短信表達問候和祝福,只希望你們每學期末給我寫一封信,詳細匯報一下你們學習成長的情況,樹立成才的絕心,不要辜負我對你們的期望就行……”這是趙華凇寫給自己無償資助的兩位貧困大學生信中的一段話。2013年暑期,在各級慈善協會開展的“助學活動中”,他通過實地了解,決定自己每年向兩位貧困大學生每人資助5000元……
“雖然在條件比較優越的家庭中長大,但我一直遵循著嚴格的家教,繼承著父母樂善好施的博愛胸懷,我盡力去幫助那些急需幫扶的人們,也許就是出于一種良知、一種強烈社會責任感!”趙華淞說。
從打拼事業開始,趙華淞就想著盡可能的回報家鄉。截至目前,富興公司已直接安置務工村民13人,間接帶動周圍漁民50余戶,成為全區大學生成功創業的典范。2013年初,趙華凇被評為“安康市大學生創業明星”。
夕陽西下,絢麗的晚霞染紅了波光粼粼的瀛湖碧水,看著眼前數百口承載夢想的網箱,趙華淞表示,不管今后的創業路上還有多少荊棘,自己也一定會堅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