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就業是民生之本,社會保障是和諧之基;推進有條件的農村居民進城落戶,對于促進我市城鄉統籌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提升農民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發放小額貸款促進創業、開展勞動技能培訓,都是解決就業這一民生問題的基礎性、根本性工作,關乎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社會和諧,我們期待人社部門能把這些涉及民生福祉的事情辦得更實、辦得更好。
本報訊(記者 李靜)為落實市政府2014年“十件實事”及重點任務,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陳倫寶向全市人民鄭重承諾:新增城鎮就業1.5萬人(其中下崗失業人員6500人、高校畢業生3500人、退伍復轉軍人1000人、殘疾人100人、其他就業困難人員39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4%以內。轉移農村勞動力就業60萬人,其中有組織輸出45萬人。有條件農村居民進城落戶8萬人。發放小額擔保貸款5億元,支持50家中小企業和3000人創業。免費技能培訓2.3萬人。配合做好安康職業技術學院新校區建設和北遷。整合各類技能培訓項目,形成以安康職業技術學院、技師學院為主,各類民營培訓機構為輔的技能培訓體系。
為促進就業,該局將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夯實責任。圍繞高校畢業生、城鎮困難職工、復退軍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四大方面,把任務分解到責任領導和科室,加大督查督辦力度,確保落實。二是政策扶持。落實好免費技能培訓、小額擔保貸款貼息等各項就業援助政策,促進就業和增收。三是強化服務。評估認定市級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基地50家,組織開展好“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每季度舉辦一場綜合型人才勞務招聘會。加快就業信息中心數據庫建設,建立市、縣、鎮、村(社區)四級服務網絡,實現就業供需雙方的快速對接。四是項目支撐。繼續統籌實施“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等基層服務項目,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五是推進創業。全面放寬市場準入,搭建創業平臺,培育創業團隊,建立孵化基地。今年全市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和各縣區創業孵化基地入駐并孵化成功分別不少于5家。
對于農民進城工程,該局將積極發揮進城辦統籌協調職能,協調相關部門進一步完善相關配套政策措施,進一步放開限制條件,簡化辦理流程,落實扶持政策,將進城落戶工作與秦巴山區連片扶貧開發、避災扶貧搬遷、保障性住房和產業園區建設等項目捆綁推進,扶持引導有條件的農村居民進城落戶。同時協調解決農村居民進城后的就業、社保、住房、教育等實際困難,使其真正能夠進得來、住得下、留得住、融得進。
該局將認真落實市政府關于中心城區教育資源整合的決策部署,不等不靠、主動作為,加快市技工學校、培訓中心原校資產處置,盤活資產,從人力、財力、物力方面全力配合安康職業技術學院新校區建設和北遷。同時,切實履行職責,將承擔的各類培訓資源進行統籌規劃,在培訓項目、設施、師資、對象、資金等方面予以整合,實現縱橫貫通、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為加快教育資源整合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