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大學生返鄉創業熱潮日益高漲,白河縣雙豐鎮雙河村80后大學生周俊成為其中一員。
周俊,1980年生在大山深處,家境貧寒,經常食不果腹,衣不遮體。當同村的孩子因交通不便而輟學時,只有他仍舊每天來回步行十多公里路去上學,風雪不避,從未耽誤。他硬是憑著堅韌的意志和堅強的毅力順利讀完小、初中和高中而進入本科院校就讀,成為全村唯一一名大學生。在外人羨慕和驚嘆的目光中,面對著巨額學費,家人面對著空有四壁的一切而苦勸他放棄學業,倔強的他硬是利用假期為石子廠砸石子、半工半讀完成了大學學業。2003年畢業的他瞞著家人謊稱在西安有一份安穩的工作,待遇很好。其實是一個人在西安當搬運工、給人裝空調,從小經歷了貧窮的他知道只有努力苦干才能創造財富。4年后,老板看中了他的踏實苦干和執著勁頭,于是幫助他開了一家空調代售點,請工人、買房、買車、開分店,從此他的事業走上了正軌,從而一發不可收拾。見慣了大城市的繁華與發展,他心中始終懷揣著一個夢——帶領鄉親致富奔小康,隨著經濟條件的成熟,這個夢想無時不刻在他腦海中浮現。
2011年底,雙豐高速通車,交通不便的問題徹底消除,再加上家鄉生態環境優美,剩余勞動力豐富,縣招商引資力度加大。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周俊懷著忐忑的心情向雙豐鎮領導匯報了回鄉創業的想法,意外的是立即得到了該鎮領導的重視和支持。之后,他選項目,考察,選廠址,流轉土地,建圈舍、修路、圍墻等基礎工作,在鎮政府的協助下和當地父老鄉親們的支持下,進行得一帆風順,家鄉人民的態度和熱情,更加堅定了他回家帶領父老鄉親們大干一場的信心。于是,他利用自己的資源從三門峽高薪聘請了1名技術員,并引進100頭野豬,在“十天”高速雙河路口2公里處建設了一個占地1000畝的園區,來發展野豬種豬繁殖和商品豬的飼養,自此拉開了生態野豬養殖場的序幕。
2012年,由于養殖場剛投入使用,由于水、電、豬飼養、人員管理和擴建等需要的資金存在缺口,他千方百計動用所有人脈關系尋求資金支持,由于精力分散,西安的店面也出現問題,兩邊頓時陷入困境。父親得知消息后,找到銀行準備把二老的房屋(周俊西安打工時為父母修建)做抵押借貸款,當他知道后果斷的拒絕父親,說那是留給他們二老養老的,堅決不能動。第二天天不亮,他只身回到西安做通妻子的工作,把西安的大房子抵押做了貸款,從未沾過泥土做過農活的妻子跟隨他回到老家與父母住在一起。就這樣,一家人在一起渡過了重重難關,現在養殖場已現規模,并產生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周俊打算,前期還是以圈養為主,逐步發展為野外林下養殖和訓練養殖(建立豬喂養訓練跑道,含觀光功能),后期主要走野豬種豬繁育、成品飼養、肉制品和特色農產品加工銷售,逐步將廠區打造成集產業化、農業觀光休閑旅游為一體的現代農業園區。以無公害為主打品牌,逐步向綠色食品、有機食品過渡升級轉化,打造綠色純天然安全放心食品品牌。
截至目前,該園區各項建設按設計規劃有序推進,累計投資超過600萬元。共流轉土地、林地260畝,新修道路1000米,建野豬圈舍3座,圈養野豬200頭,修建冷藏凍庫1座,農產品加工房1棟,農家山莊主體已竣工正在裝修。同時周俊他還成立了當地畜牧養殖協會,目前會員已有11戶。其中,家庭圈養野豬的會員3戶,種植野豬食料的3戶,飼料加工2戶,特色農產品加工1戶,野豬成品肉加工銷售2戶。40名周圍的群眾在園區就業,每年讓協會會員和周圍群眾增加收入10000元,獲得了受益群眾一致好評。下一步,他將按照養殖場規劃內容,擴大養殖規模,做精、做強野豬肉成品深加工和市場銷售,重點做好廠區各項配套設施建設,早日發揮養殖場旅游、休閑、觀光的功能,提升園區品味。
2013年,協會里有一名鄉親周正宏雖然養有豬、種有地,但始終也沒有擺脫貧困,協會成立后他也想養幾頭野豬試試,但又擔心賠了本,使本來就貧困的生活雪上加霜。原本想扶持一下周正宏的周俊知道了這件事后,為了打消他的顧慮,當場保證先借給他3頭野豬仔讓他喂養,一年后成品豬如果自己能賣出去更好,賣不出去再賣給周俊,這樣一來,當年底豬一賣就得到了2萬多元。周師傅晚上買了條煙送去給周俊表示感謝,周俊樂呵呵地開私家車連人帶煙給送回去,表示只要愿意跟著干,就不會讓他吃虧。周師傅笑嘻嘻地說:“本來想謝謝周老板,沒有想到還給他找麻煩,親自開車把我送回來!”
現在他的協會里有一名“鐵桿粉絲”,當年周俊修路的時候從他豬圈旁邊經過,他見豬圈的豬生病了愣是說周俊的工人施工時給嚇病的,非要500元的賠償費。對于類似的矛盾糾紛,周俊總是耐心地解釋到,有問題就解決,只要問題能解決好就行。于是周俊找來獸醫給人家的豬治好了病,并免費幫他把豬圈的重新進行翻蓋,此人見到周俊完全沒有“有錢人”的張狂,完全是一副隔壁好鄰居的派頭和低調,于是主動要求入會,跟著他一起干,因為他相信,周老板是好人。
村里90多歲的潘婆婆說,周俊這個娃子總有“孝意”(方言,懂禮節的意思),每次見到我都喊(打招呼)我,從不嫌我耳聾,也不嫌我臟,每回來和我說半天才走。當事人周俊經常說,回鄉創業一路走來風調雨順,除了自身的努力外,得益于黨和政府的好政策,更得益于各級部門和領導、父老鄉親們的大力支持。他還說,今后將會聚集所有資源發展養殖場,邀請有關專家、技術人員進廠對會員和工人進行培訓,聘請獸醫蹲點指導,同時也會繼續幫助和帶領鄉親們的共同致富,讓鄉親們底氣更足,膽略更大。他多次表示,在今后的日子里將帶領附近的鄉親開創人人搞創收、戶戶增收入的良好局面,以回報各有關部門和社會對他的關懷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