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黃慧慧
初冬時節,秦巴山區層林盡染,安康城熱情似火。11月7日至8日,第八屆富硒農業發展大會暨富硒農產品博覽會在安康盛大舉行。這場由中國農業技術推廣協會、陜西省農業農村廳、安康市人民政府攜手舉行的盛會,以“富硒農業促振興 品質生活享安康”為主題,匯聚八方來客,釋放出前所未有的強大“硒”引力。
在安康國際會議中心,第八屆富硒農業發展大會在熱烈的氛圍中拉開帷幕。來自全國各地的行業精英、專家學者與企業代表等400余人齊聚一堂,共話富硒產業發展大計。中國農業技術推廣協會會長陳生斗在開幕致辭中指出:“本屆大會為全國富硒產業搭建了重要的交流平臺,通過匯聚各方智慧、促進產銷對接,必將有力推動富硒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轉化,為鄉村振興和農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作為全國最大的天然富硒區,安康81.87%的土壤含硒量達到中硒以上水平。這一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有何獨特價值?中國農業大學尹淑濤教授從科學角度闡釋:“安康市生產的動植物產品天然富含硒元素,且通過專業的轉化過程,能夠將無機硒轉化為更易被人體吸收的有機硒。這不僅使產品能達到富硒標準,其有機形態對人體而言安全性也更高,為產業奠定了差異化優勢。”
如何將資源優勢轉化為市場競爭力?大會發布的“硒望之橋”2.0版本,構建了“技術-認證-市場-資本”全鏈路賦能體系,旨在推動富硒產業向標準化、品牌化、規模化邁進。簽約儀式上,“硒望之橋”平臺共建、納米硒成果轉化、富硒茶葉品牌提升、安康絞股藍投資與渠道拓展等四大類合作項目完成簽約,一批產學研融合、市場拓展類成果落地,為富硒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高端論壇上,思想的火花持續迸濺。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漢中圍繞“生物合成--富硒產業新引擎”展開闡述,西安交通大學教授王治倫則從科學角度解讀硒與人體健康的關系。恩施州、宜春市、贛州市等全國主要富硒產區代表也分享了地方經驗,促進跨區域智慧交融。
盛會次日,在金州廣場舉辦的富硒農產品博覽會·陜西省名特優新農產品產銷對接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展現場人潮涌動。在接下來的三天里,全國200多家企業帶來的富硒茶、糧油、畜禽產品、保健品等琳瑯滿目的農產品,為采購商與市民提供品鑒交流的平臺。“您嘗嘗我們這個富硒茶,回甘特別不一樣。”紫陽縣展位前,縷縷茶香引人流連。“安康富硒茶”作為國家名特優新農產品,品牌價值已達52.23億元,連續六年位居陜西茶葉品牌榜首。
嵐皋縣展區的魔芋制品同樣備受關注。各式即食小吃、低脂健康零食,成功吸引了年輕人和健康生活追求者的關注。昔日深山里的“土疙瘩”,如今經精深加工后,已走向全國乃至海外市場。目前,全市魔芋種植面積達102萬畝,綜合產值突破200億元。
如今的安康,已構建起多元化的富硒產業體系。全市已建成1831個富硒現代農業園區,培育212家規模以上加工企業,開發出富硒水、糧油等300余種產品,2024年富硒產業總產值達560億元。硒產業技術與健康中國創新平臺聯盟理事長程水源在談及安康發展經驗時表示:“安康通過“硒資源+標準化+品牌化”三者的融合發展,實現了從初級產品到精深加工產品的轉變,彰顯了產業鏈的持續優化升級。”
這些年,安康富硒產品的“出海”步伐也在不斷加快。依托西安運營中心及“安康硒品一號店”線上平臺,102款產品已銷往日韓、東南亞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龍王泉富硒水通過鐵海聯運出口至阿聯酋,富硒茶與魔芋食品更榮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這標志著安康硒品已獲得國際認可。
科技創新為產業躍升提供了核心驅動力。安康已建成5個國家級、7個省級科創平臺,設立3個院士工作站和32個專家工作站,實施50余項富硒科研項目,并獲得65項專利授權。全球首個硒高效蔬菜雜交種“硒滋園1號”在這里推廣,富硒油菜薯、功能菜籽油等創新產品也陸續走向百姓餐桌。
專場推介區氣氛熱烈,來自黑龍江、江西、湖北、湖南等全國富硒產區的代表們紛紛登臺,分享經驗,尋求合作。大家懷揣著共同的“硒”望,攜手共繪全國富硒產業協同發展的絢麗畫卷,現場簽約項目18個,金額達17.4億元。
盛會落幕,征程再啟。安康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徐杰表示,安康將以本次盛會為契機,持續打造“秦巴優品·硒有安康”區域公用品牌,將富硒產業真正發展為富民強市的支柱產業。
從會議中心的多元思想碰撞,到展銷現場的產銷無縫對接,安康富硒產業正以創新為筆,奮力書寫高質量發展的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