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羅歧波 梅杰 賀佰成)10月26日,安康白茶獲得第32屆中國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后稷獎”。同時,漢濱區政府在第32屆楊凌農高會“安康主題日”活動中對這一新產品進行發布。
漢濱區是國家生態主體功能區、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水源涵養地,森林覆蓋率72%,為茶園筑起天然生態屏障,“天然富硒”的土壤特質賦予茶葉獨特健康基因。如今,21.4萬畝茶園、46個省市區級茶葉園區、72家茶企構筑起堅實的產業矩陣,2024年9800噸的茶葉總產量與20.2億元的綜合產值,讓茶產業成為當地“農業增效、農村增綠、農民增收”的核心支柱,為安康白茶的誕生筑牢了產業根基。
安康白茶的脫穎而出,靠的是打破常規的系統性創新。在安康農科院、區茶果中心、星廬公司的產學研合力下,在中茶研究所魯成銀教授的專業指導下,這款歷經四年研發的茶品,實現了品種、生態、工藝的三重突破:以國家級良種“陜茶1號”為基,通過“春季精細采、夏秋規范采”與精準硒調控技術,打破傳統白茶采收季節限制,讓三季穩產成為現實;借由好山好水的生態調節,將春茶開采期提前7—10天,成功搶占市場先機;創新“梯度萎凋”與“青蘋白”核心工藝,在精準控制內含物質轉化的同時,既保留白茶的鮮爽特質,更賦予其“蘭花香與蜜韻”的獨特復合風味,開創了“即飲型白茶”的全新品類。
據悉,今年年底,漢濱研發中心計劃在核心茶葉園區擴大試點,力爭實現2000公斤小批量生產,為規模化發展奠定基礎。“安康白茶·起源地漢濱”集體商標申報工作正式啟動,將進一步強化地域品牌辨識度。借助楊凌農高會等優質平臺資源,這款秦巴硒地的“茶界新寵”,正從地方特色產品成長為帶動區域產業升級、助力鄉村振興的新引擎,讓更多人品味到生態與科技交融的茶香,見證中國茶產業創新發展的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