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黃慧慧
在安康,一滴水的價值絕不限于滋養生命、維系生產,它肩負著“一泓清水永續北上”的使命,潤澤京津冀豫;涌向生產線,變身金色產值;流入景區,帶來人氣和“流量”;滲入廣袤田野,釀出茶香與果香……
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水源涵養區,漢江在我市境內流長340公里,占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丹江口水庫入庫水量63.18%。受水地群眾每使用的10杯水中,有6杯半來自安康。
近年來,安康堅持“兩山”理念,牢記“國之大者”,走出了一條從“護水”到“親水”再到“興水”的綠色發展之路,讓每一滴水煥發新生、實現裂變。
全力守護生命之源
“因為這一江清水,我們水鄉才有了活力、有了靈氣,這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烈日之下,石泉縣喜河鎮“社區女子護河隊”隊長劉麗邊說邊和隊員們揮動手中的火鉗,利落地夾起漂浮在江面的枯樹枝、漂浮物和白色垃圾。
這支由30余名社區婦女、黨員及熱心群眾構成的護河隊伍,已累計開展志愿活動上百場。她們堅持每月進行“愛河”宣傳與“巡河”排查,以實際行動引領全鎮群眾共同守護這片珍貴的生態環境。暑假期間更是每日巡邏,既清理垃圾又勸阻非法捕魚,還化身“防溺水宣傳員”。橙色的救生衣與紅色的志愿者馬甲在碧波間勾勒出一幅動人的生態畫卷。
這樣的護水場景,只是安康全力守護水資源的一個縮影。
在安康市南水北調環境應急處置中心的監管平臺上,420個重點污染源(風險源)的視頻監控點位在屏幕上實時閃爍,全市941條河流、2206個環境網格員全部被納入監管體系,實現“一張網”實時監測預警全覆蓋,形成了多部門協同共治的新格局。此外,開展漢江流域干流入河排污口規范化建設,建成35座水質自動監測站,不斷提升漢江干流入河排污口監管能力。
為守護一江清水,全市構建全方位、立體化保護體系。近年來,創新推出“五長治河”模式,在河長制的基礎上,融入了警長、檢察長、法院院長和司法局長的力量,共同形成了強大的監管合力。同時,與漢中、十堰建立跨區域協作機制,實現漢江流域聯防聯控。出臺《漢江水質保護條例》等地方性法規,形成上下游一致的漢江水質保護法律制度體系,為水保護提供了法治保障。
如今,通過“智慧監測+協同治理+制度創新+全民參與”立體護水體系,取得守水護水亮眼成績。全市42個監測斷面水質穩定保持Ⅱ類及以上標準,水環境質量連續三年居全省榜首。
夏日里的瀛湖,山明水凈,風景如畫。林江 攝
繪就人水和諧共生新畫卷
“擁有如此優質的親水空間,孩子們在親水空間中盡情嬉戲,歡聲笑語不斷,家長們看在眼里、樂在心中。”7月26日傍晚,市民陳先生帶著5歲的女兒在濱江慢行系統修復工程的步道上觀賞音樂噴泉、戲水納涼。
這樣的親水體驗得益于今年實施的中心城區濱江慢行系統修復工程。該工程涵蓋濱江步道、親水設施、水西門廣場水系提升等多個項目。濱江步道全長814米,東起江灘體育公園,西至水西門廣場,創新性地采用640米懸挑棧橋設計,宛如“水上絲帶”般蜿蜒于漢江之畔。夜幕降臨時,音樂噴泉與燈光秀交相輝映,步道沿線3500余平方米的親水戲水區域,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個安全、舒適、多元的親水空間。如今,集生態涵養、休閑健身、親水觀景于一體的中心城區濱江慢行系統,已成為安康中心城區的靚麗名片。
在不遠處的江面上,“槳板燈光秀·夜游安康湖”夜間嘉年華活動正在舉行。活動以安康湖新開放的水西門音樂噴泉為核心,結合槳板巡游與燈光表演,打造“人、影、光、水”藝術融合的夜間體驗,吸引廣大游客與市民參與,豐富著城市夜間文化生活。
在鄉村,親水設施建設同樣彰顯了生態智慧。石泉縣秦巴古韻后柳水鄉、漢陰縣鳳堰古梯田等項目通過保留原生水系脈絡、修復生態濕地、植入休閑功能,既美化了農村人居環境,又促進了鄉村旅游的蓬勃發展、富硒種養業的壯大,真正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
水因人而凈,城因水而興。安康圍繞水資源做文章的同時,注重融入本土文化元素。每年端午節舉辦的安康漢江龍舟節、“端午安康”全國硒水泡茶大賽、漢江非遺展演等活動,“以水為媒”連接世界;漢調二黃的悠揚旋律、紫陽民歌的淳樸歌聲等非遺表演,使游客和市民在領略水景之美的同時,深深感受到文化的獨特魅力,為親水空間增添了一抹鮮明的地域文化色彩。
從懸挑棧橋的現代設計到古梯田的農耕智慧,從夜間經濟的水岸活力到非遺傳承的鄉愁記憶,安康以系統性思維構建起“城水共生、文水共榮”的發展格局。
不斷延伸的產業鏈條
日前,一列滿載270噸安康富硒水的專列從恒口鐵路貨場鳴笛啟程,63萬瓶“安康硒水”通過鐵海聯運的方式,穿越絲綢之路經濟帶,最終抵達阿聯酋。這不僅是一次簡單的商品出口,更是一個西部內陸城市突破地理局限、擁抱全球市場的生動實踐。
另一邊,在安康龍王泉富硒礦泉水基地,運輸車輛川流不息,全自動生產線高速運轉。機械臂精準舞動間,一瓶瓶富硒水經過吹瓶、灌裝、旋蓋、噴碼、貼標等工序魚貫而出。“目前日發貨量超3萬件,省外訂單同比增長40%。”公司辦公室主任李海安介紹。這家被譽為“中國天然富硒水第一泉”的企業,憑借創新的富硒水濃縮發明專利,將水中硒含量提升了20倍至30倍,同時能耗驟降99%,為全國30余家富硒食品企業提供高品質富硒原料,助力這些企業順利實現富硒食品的標準化生產。
與此同時,在旬陽市太極城畔,安康巴山雪飲食有限責任公司的生產線上一派繁忙景象。其獨創的太極造型專利瓶型正在高速灌裝。“我們精心研發出三大系列水品:低鈉淡礦水,專為日常飲用打造;高鈣水,專為中老年人群定制;富硒平衡水,則是健康人群的理想之選。”生產廠長潘斌指著檢測報告說,經權威機構檢測,巴山雪水源富含硒、鍶等礦物質,偏硅酸含量達優質礦泉水標準。目前,該企業已與陜西賓館、中核集團、中煙集團等達成戰略合作,正加速布局西北市場。
出口市場不斷擴大,龍頭企業跨越發展,為安康富硒產業打開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全市現有包裝飲用水企業31家,其中規上企業12家,設計總產能突破300萬噸,2024年產值達3.5億元。從普通瓶裝水到高端玻璃瓶裝,從富硒礦泉水到富鍶山泉水,產品矩陣日益豐富。“安康硒水·健康好水”公共品牌效應持續釋放,18個自主品牌中,“漢水硒谷”榮獲“中國3·15誠信品牌”,部分產品暢銷全國30多個省市。
更為引人注目的是產業鏈的延伸拓展。以優質富硒水為原料,安康正在培育一個大健康產業集群,以水為原料的白酒、果酒、飲料、保健品等大健康產業蓬勃發展,木瓜、桑葚、拐棗等特色果酒制造業方興未艾;“鮮泡茶”“蜂蜜水”等高附加值新品不斷涌現,提升產品附加值的同時,形成了上下游協同發展的良好生態。
從“護水”的堅守到“親水”的智慧,再到“興水”的實踐,安康的“水文章”越寫越精彩。站在新起點上,安康市正加快水資源普查,深化精準招商,強化市場開拓,實施品牌戰略,延伸產業鏈條,一幅因水而美、因水而興的新畫卷正在秦巴山間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