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陳戈青)近日,市蠶桑產業發展中心聯合多家單位制定的三項地方標準——《蛋白雜交桑栽培技術規程》(DB6109/T 315-2025)、《干桑果生產技術規程》(DB6109/T 316-2025)、《庫區消落帶桑樹生態修復技術規程》(DB6109/T 317-2025),經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批準發布,將于2025年3月24日起實施。此次新標準的發布,標志著我市蠶桑產業邁向標準化、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據了解,《蛋白雜交桑栽培技術規程》系統規范了建園、栽植、管理、采收等關鍵技術,為蛋白雜交桑高效種植提供標準化操作指南。《干桑果生產技術規程》填補了陜西省桑果加工領域的技術空白,從原料采收、加工衛生到干燥貯存全流程細化要求,助力提升產品品質與市場競爭力。《庫區消落帶桑樹生態修復技術規程》創新提出漢江庫區生態修復方案,明確栽植區域選擇、栽植技術及管理措施,總結形成系統的庫區消落帶生態治理技術規范,為治理和修復瀛湖庫區和漢江流域消落帶植被恢復奠定技術基礎。
新標準的實施將推動桑樹資源高效利用,加速“立桑為業多元發展”產業模式發展:蛋白雜交桑除作為優質飼料外,還可加工成桑葉茶、桑葉菜等特色產品,為農民開辟多元化增收渠道;桑果加工標準的完善則進一步延長產業鏈條,提升產品附加值,助力打造區域特色品牌;通過庫區消落帶生態修復技術的推廣,強化瀛湖及漢江流域生態屏障功能,探索協同推進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新路子,推動漢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三項標準兼具科學性與實操性,為我市蠶桑產業升級提供技術支撐。
此次地方標準的發布,是我市統籌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的創新實踐。通過延鏈補鏈、深挖桑樹資源價值,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提供新引擎,將為打造“安康蠶桑”區域公用品牌、實現農民持續增收提供堅實保障。接下來,市蠶桑產業發展中心將組建專家團隊,深入蠶桑生產重點縣開展標準宣貫與技能培訓,確保新規精準落地。同時,持續深化產學研合作,推動桑產品精深加工技術研發與標準迭代,加速構建“種植——加工——銷售”一體化現代蠶桑產業體系,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