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吳蘇 通訊員 鄭丹丹 陳鵬非
大地回暖,東風解凍。跟隨季節的韻律,步入漢江南岸的石梯,早春的氣息撲面而來。枇杷樹已然萌發出稚嫩的青果,桃樹、山楂等林果苗木在春風的召喚下冒出綠芽。漢水如碧,映照如人勤春早的詩意畫卷,田野間,彎腰執犁的農民已將種子盡數播下;不遠處,麥苗與油菜交織出一片濃稠的綠意。“湖光山色·水韻石梯”與“康養佳境·半島新城”的閃亮名片交相輝映,讓石梯鎮的發展勢頭步入明媚燦爛的春天里。
石梯春景
去年以來,石梯鎮著眼“生態宜居鎮、鄉村治理示范鎮、產業發展聚焦鎮、湖濱旅游特色鎮和生態康養休閑鎮”的發展目標,立足區位優勢、生態優勢和產業優勢,大力招商引資、聚力重點工作、謀劃鎮域經濟,在時代征程上破浪前行,書寫出濃墨重彩的振興篇章。
執黨建之筆繪就基層治理新圖景
隨著《石梯鎮黨委議事規則》《石梯鎮“三重一大”事項清單(試行)》等系列制度文件的落地實施,這個地處漢濱之東的鄉鎮正以制度創新為筆,繪就基層治理現代化的生動圖景。2024年,石梯鎮不僅成為漢濱區的樣板鎮,更以煥然一新的工作作風和文明鄉風,展現出新時代基層治理的勃勃生機。
在鎮政府的會議室內,新制作的“三重一大”決策流程圖格外醒目。通過建立黨委議事規則和事項清單,石梯鎮將重大決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項目安排和大額資金使用納入規范化管理軌道,群眾滿意度不斷得到提升。
黨建領航的指揮棒下,社會安定、文明新風的種子也在志愿服務中生根發芽。隔三岔五,由黨員帶頭組成的“紅馬甲”隊伍活躍在田間地頭。青石村村民趙大爺感慨道:“現在打牌的少了,讀書的多了;吵架的少了,幫襯的多了。”
在績效考核指揮棒的精準調控下,全鎮干部作風轉變明顯,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干事熱情。“三亮三評三運用”機制讓每個崗位都曬出任務清單、工作進度和成效成果,副鎮長徐涵的工作筆記上密密麻麻記錄著:“本周走訪脫貧戶5戶,發現問題3個,已協調解決事項2項……”這樣的工作日志已成為全鎮干部的標配。
夜幕降臨,鎮政府會議室的燈光依然明亮。鎮黨委書記陳德榮正與班子成員研討下一步的計劃:“我們要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讓每個石梯人都能感受到基層治理落實見效的獲得感、幸福感。”
透過窗欞望去,遠處村居的點點燈火與鎮政府大樓的明燈交相輝映,勾勒出一幅基層治理現代化的生動畫卷。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制度創新的種子正在孕育著鄉村振興的參天大樹。
聚光而生激活綠色經濟新引擎
追光逐日,向光而行。在石梯鎮境內,泛著湛藍光芒的“藍色海洋”撞入眼簾,一片片光伏板整齊排列,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這正是市級重點大唐石梯光伏發電項目。該項目于2024年年底實現首次并網,并順利實施帶負荷運行,汩汩電能從這里輸出,標志著漢濱區石梯鎮在綠色新能源建設領域邁出了新的步伐。
該項目采用農光互補的綜合利用模式,充分發揮土地資源的最大效能,實現了農業生產與光伏發電的有機融合。項目用地涉及大石村、花果村等11個村,占地面積約3050畝,總投資約4.7億元。為確保項目順利實施,早在2022年,石梯鎮政府便充分發揮黨委力量,組建項目協調專班,全方位保障前期征遷用地工作平穩有序。
“那段時間,我辦公室的燈幾乎沒在凌晨兩點前熄滅過。”回憶起項目協調的日日夜夜,石梯鎮武裝部長徐陽陽摩挲著工作筆記上的標注,眼中泛起波瀾。作為項目協調專班負責人,他曾帶著多名鎮村干部,踏破了被野草覆蓋的荒坡地界,一點點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將3000多畝土地的“疑難雜癥”逐個破解。
“千難萬難,征遷最難。涉及項目用地的征遷更是難上加難,剛開始推進工作進度時,群眾之間常因為地界不清等問題鬧情緒,我們就選派精干力量,挨家挨戶協調走訪,一戶一戶攻堅克難,最終在時限之內做好征地保障,確保項目按時開工。”談起項目開工前的保障工作,鎮人大主席黃定軍亦是感慨頗深。
自大唐石梯光伏發電項目開工后,原本的荒坡地逐漸被連片的光伏發電板覆蓋,當地群眾也借此機遇獲得了收益。“這些光伏板就像連接千家萬戶的紐帶,每一塊都凝結著基層干部和群眾共同奔赴光明的心血。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壯大涉及光伏發電村的集體經濟,每年可為電網提供清潔電能14052萬千瓦時,預計年產值約5000萬元,同時,較好地彌補了偏遠村電力供應不足等問題,進一步提高農村群眾的生活質量,促進了全鎮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石梯鎮黨委書記陳德榮介紹道。
此外,項目啟動以來,帶動了土地流轉,增加了就業崗位,涉及征地的群眾總計每年增收40.2萬元,每年為村集體經濟帶來17.23萬元的收益,為周邊村民提供電站運維、環境保障、后勤服務等崗位65個,讓村民與企業共享了生態發展紅利,切實把民生工程變成了為百姓謀福祉、讓群眾更富裕的民心工程。
以文塑旅譜寫山水交融新篇章
作為安康城東片區的重點鎮辦,石梯鎮擁有非常豐富的文化旅游產業底蘊,安康八景之一“石梯晚渡”、紅三軍途徑早陽鎮艾家河進入石梯境內的“紅軍渡”、著名作家京夫所著小說《八里情仇》的原產地等,都是石梯文旅產業的開發元素,給石梯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除此之外,豐富的 “山水林”資源也歷來為人稱道,這里嶺谷縱橫、林田交織、水源豐沛,擁有“一山一江多谷”的獨特濱江地貌。森林植被覆蓋達90%以上,千年銀杏、百年古柏、雞公巖、沿江古渡碼頭等自然景觀秀麗,可開發的天然生態景觀分布全域,沿江河景、坡谷村景、生態山景,層次分明,優勢顯著,是發展休閑度假、康養運動、民宿體驗、健康養老的不二選擇。 在旬陽電站下閘蓄水后,將逐步形成水域面積40萬平方米的“安康湖”,為打造“湖光山色 水韻石梯”文化IP帶來了無限可能。對此,石梯鎮搶抓發展機遇,圍繞集鎮核心區發展,主動按照中央、省、市投資方向,積極謀劃石梯小鎮開發項目等一批招商引資項目,明晰了石梯未來發展方向和重點。
2024年6月27日,石梯鎮舉辦了以文塑旅項目招商新聞發布會,詳細介紹了石梯鎮的特色資源和發展規劃,農文旅康養小鎮開發項目、東湖映像旅游開發項目、竹喧里民宿集群開發項目等10個農文旅項目為石梯鎮下一步的發展方向打好了基礎,有助于推動區域經濟邁向新的高點。
與此同時,石梯鎮黨委政府還緊緊抓住媒體融合時代機遇,主動出擊,打造了新媒體賦能鄉村振興石梯直播基地,去年6月正式開播運營。借助新媒體平臺及網絡達人推介,石梯的山楂、桃子、跑山黑香豬、特色珍禽等農特產品和芍藥牡丹、日落花海、民宿農家樂等文旅產業相繼在互聯網上出圈出彩,吸引大量游客從線上到線下,游覽景觀、購買特產,提高了石梯的知名度,為當地帶去了流量與留量。同時,該鎮還積極聯合新媒體舉辦山楂樹之戀農民豐收節、長壽家宴等活動,聯合漢濱區文聯組織書畫家、楹聯協會等文藝工作者深入到鎮開展采風活動,助力全鎮文旅融合發展開創新臺階、新局面、新篇章。
網絡達人助力農產品銷售
矗立時代潮頭,鎮黨委書記陳德榮目光如炬:“石梯鎮將始終高舉鄉村振興大旗,以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為總綱,持續深耕生態價值轉化,推動光伏產業與現代農業深度融合,打造秦巴山區‘農光互補’示范標桿;不斷激活文旅康養基因,加速‘湖光山色·水韻石梯’IP建設,積極培育多個文旅項目落實落地;筑牢鎮域經濟根基,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實現特色農產品產值翻番。全鎮上下將以“說了算、定了干”的擔責作為,奮力書寫產業興、百姓富、生態美的高分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