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根據《陜西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實施辦法》,經省委、省政府批準,省第四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以下簡稱督察組)于2024年11月1日至11月30日,對安康市開展了第三輪生態環境保護督察,2025年1月23日向安康市委、市政府反饋了督察情況。督察組組長張小寧通報督察報告,安康市委書記武文罡作表態講話,督察反饋會由安康市委副書記、市長王浩主持。督察組副組長嚴秉勤及督察組有關人員,安康市有關領導同志,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相關的黨委、政府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參加會議。各縣(市、區)黨政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相關的黨委、政府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通過視頻會議的形式參加會議。
督察認為,安康市堅持和加強黨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全面領導,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積極推進生態文明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生態環境保護取得積極成效。
一是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落實有力。安康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歷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將生態環境保護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常抓不懈。市委常委會會議、市政府常務會議定期研究部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不定期深入白石河、蒿坪河現場,親自調研督辦整改工作,研究解決問題。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堅持污染防治攻堅提標升級“雙周”調度工作機制,做到親自抓、帶頭干,各級各部門齊抓共管、全面發力。積極爭取中央、省級資金解決了大批歷史遺留的生態環境問題。
二是環境監管治理水平持續提升。安康市持續鞏固拓展全國空氣質量達標城市成果,空氣質量連續兩年保持全省第一,連續4年進入國家空氣質量達標城市行列。積極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建立跨區域水質協同保護制度,與相鄰省、市、縣常態化開展漢江水質保護聯防聯控。守牢土壤環境質量底線,完成20家涉鎘等重點污染源企業整治。2023年全省污染防治攻堅戰考核獲得優秀等級。白河硫鐵礦治理成效顯著,“磺水”河段由56公里縮短至26公里。蒿坪河流域水污染綜合整治穩步推進。
三是綠色低碳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安康市聚焦加快建設漢江生態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戰略目標,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升級之路,先后確定了富硒食品等8條市級重點產業鏈,推動生態綠色產業高質量發展,以綠色、循環、低碳為標志的生態友好型產業占全市GDP比重已達到85%。“十四五”以來,實施減排項目129個,全市單位GDP二氧化碳累計排放量同比下降11.27%,榮獲全省唯一國家低碳城市試點建設評估優良等次。
安康市高度重視邊督邊改工作,嚴肅查處生態環境問題。督察組轉辦的120件群眾環境信訪問題已辦結或階段性辦結并向社會公開,共責令整改76家,立案處罰4家,罰款12.7萬元,責任追究6人。
督察指出,安康市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雖然取得積極成效,但與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與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態環境的期盼仍有差距,部分行業、領域生態環境問題依然突出。
一是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還有差距
思想認識不夠深刻全面。個別干部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要義和精神實質學習領會不夠深刻,對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的辯證關系認識不到位,在共抓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上方法不夠多、措施不夠有力。部分縣(區、市)認為安康生態環境質量本底值較好,對安康環境質量長期排名全省前列存在自我滿足、盲目樂觀,沒有完全認識到生態環境保護的長期性、緊迫性和艱巨性,存在松勁心態和厭戰情緒。
制度落實不夠嚴格有力。截至督察時,安康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水利局等8個部門未按《陜西省推動職能部門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若干措施》要求,制定公示生態環境保護具體事項清單、建立生態環境問題公眾舉報受理和處理機制。行政審批部門核發排污許可證質量不高。長江“十年禁捕”、“河湖長制”落實不夠精細,河道“四亂”依然存在,瀛湖生態旅游區未按要求編制規劃環評,未制定禁漁工作方案和巡查制度,違規設置多處垂釣房;漢水生態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存魚網箱數量批小建大。
個別督察反饋問題整改質量不高。中央和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交辦群眾信訪投訴件中,還存在整改質量不高、成效鞏固提升不到位等現象。
二是水環境治理工作還存在短板
管網建設緩慢污水外排問題突出。安康市中心城區還有部分雨污合流管網未完成改造,部分管網錯接混搭未完成整改,江北、高新片區管網建設緩慢、污水收集不全,溢流問題長期存在。安康高新區建民污水處理廠進廠管網污水溢流;恒口示范區余嶺村居民生活污水未有效收集;直排月河支流南溝河;漢濱區西安鐵路局安康機務段生活污水直排路邊溝渠問題長期存在;江北水電三局家屬院化糞池污水長期直排;316國道晏家飯莊旁污水溝污水檢測結果顯示超標;秦陽晨原種豬有限公司糞污管道破損滲漏,群眾反復投訴。
鎮村等污水處理設施未正常運行。旬陽市部分鎮級污水處理廠(站)未正常運行;漢濱區早陽鎮污水處理廠處理后的污水超標排放;鎮坪縣鐘寶鎮新坪村污水處理站超負荷運行;寧陜縣廣貨街鎮污水處理廠粗格柵停運。紫陽縣漢王鎮污水處理廠未取得環評手續;石泉縣南區生活垃圾填埋場滲濾液處理站、嵐皋縣康渝高鐵3標段2號水泥拌合站沉淀池未正常運行。
醫療廢水處理設施運行不夠規范。全市有部分醫療機構未取得環評手續,部分醫療機構中未建立醫療廢水管理制度;安康市中心醫院、安康市中醫醫院高新分院、安康市婦幼保健醫院污水處理站設備運維不規范;旬陽市中心醫院、平利縣醫院、寧陜縣中醫院、石泉縣中醫醫院(新院區)醫療廢水處理站超標排入污水管網,預處理設備未正常運維;熨斗鎮等鄉鎮衛生院污水處理站運行不正常。
三是大氣環境質量鞏固提升力度不夠
大氣污染管控水平還需提升。空氣質量改善成效還不夠穩固,安康市2023年優良天數同比減少8天,在全國城市排名有所下滑,2024年重污染天數難以完成考核任務。2024年,全市有75家1000平方米以上的餐飲企業單位應安裝油煙在線監測設備,實際僅安裝21家。
企業涉氣污染問題較為突出。漢濱區坤城環保建材有限公司、贏豐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煙道破損、脫硫設施不正常運行、煙氣散排問題突出;江華集團有限公司廢氣跑冒滴漏嚴重,廠區周邊氣味刺鼻。旬陽市堯柏水泥廠石膏和原煤上料口顆粒物收集不到位。平利縣梓豪睿建材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原料堆放區揚塵問題突出。嵐皋縣、紫陽縣、恒口示范區7家石料建材和商砼企業未按環評要求建設密閉的生產車間、原料棚、物料運輸廊道,部分砂石料堆場無“三防”設施,廠區地面未硬化。
機動車檢測機構監管不到位。抽查6家機動車檢測機構均存在環檢線移動攝像頭無法正常使用、人為更改汽車驅動方式放寬檢驗檢測標準等問題。旬陽市慶安機動車輛檢測有限公司、石泉縣機動車檢測有限公司、安康高新區3家機動車檢測公司、平利縣等3個縣(市)3家機動車輛檢測有限公司違規出具合格檢測報告。
四是生態保護和固體廢物監管不夠有力
生態恢復治理和監管不到位。安康市現有礦山需生態恢復治理面積約1.5萬畝,截至督察時,仍有34%的區域尚未開展生態恢復治理。抽查37個礦石、砂石、物料堆存點位均未辦理相關手續,部分縣(區)自然資源、林業、水利部門監管不嚴,亂堆亂占破壞生態問題依然存在。平利縣卓越礦業有限公司、嵐皋縣城關鎮紫君山莊附近一處砂石料違規占地,利和建材銷售有限責任公司臨時用地手續到期后未復墾;紫陽縣城關鎮國道G541棄渣場、白河縣中廠鎮寬坪村棄渣場未辦理用地手續;石泉縣佛坪嶺隧道及引線工程2處棄渣場未按水土保持方案要求建設排洪溝、邊坡,存在水土流失隱患。安康市巴山區域小水電整改退出工作推進緩慢,還有11家整改類小水電未取得環評手續,抽查2家部分時段生態下泄流量未滿足要求。
建筑垃圾亂堆亂倒問題多發。安康市部分縣(市)未建成規范的建筑垃圾填埋場、未出臺建筑垃圾污染環境防治工作規劃、未啟動建筑垃圾管理信息平臺建設。漢陰縣合益固廢處置有限公司未獲得建筑垃圾消納場核準資質,違規處置建筑垃圾;祥華建材有限公司、祥之瑞環保建材有限公司違規接收處置建筑垃圾;城關鎮十天高速沿線違規堆存大量建筑垃圾。白河縣金龍建材有限公司等3家企業在未取得有效資質情況下接收處置建筑垃圾;8家工程項目的建筑垃圾運輸單位(個人)違規拉運建筑垃圾;茅坪鎮楓樹溝內堆存大量建筑垃圾;楊家巖棄土場傾倒建筑垃圾侵占林地、草地。
危險廢物違規處置時有發生。安康市未按《陜西省“十四五”醫療廢物收集處置能力建設規劃》要求,完成新增病理性、化學性、藥物性醫療廢物處置能力不低于17噸/年的目標任務。2023年9月以來,全市33家醫療機構產出醫療廢物未規范收集、分類、暫存;醫療危險廢物轉運車運行不足,且存在未按規定線路行駛問題。安康市醫療廢物處置中心、安康市中心醫院未規范處理病理性廢物和廢液。安康市中心醫院(北院區)、安康市婦幼保健醫院均存在醫療廢物暫存間分區貯存不規范、未按箱體標識裝存對應的醫療廢物等問題。安康市中醫醫院高新分院、白河縣第二醫院醫療廢物暫存未做到日產日清。
督察要求,安康市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歷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堅決擔負起漢江生態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的歷史重任,堅決扛牢“一泓清水永續北上”的政治責任,堅定不移走好生態優先、綠色升級之路。對督察組移交的責任追究問題,要高度重視,認真研究分析,逐案深入核查,逐一厘清責任單位和個人,及時啟動問責追責機制,嚴肅責任追究。
督察強調,安康市委、市政府要根據督察報告,抓緊研究制定整改方案,于督察報告簽收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報省委、省政府。整改方案和整改落實情況應通過市級主要新聞媒體向社會公開。
督察組還對發現的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問題進行了梳理,已按有關規定移交安康市委、市政府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