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許兵)日前,從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關于2023年度耕地保護激勵單位的通報》中獲悉,石泉縣以及該縣城關鎮榜上有名,成為全市唯一被激勵的縣區, 這也是繼獲評2021年度全省耕地保護激勵單位之后,再次受到全省激勵通報表揚。
石泉縣堅持以“田長制”為抓手,扛牢耕地保護政治責任,促進耕地保護常態長效化。按照“黨政同責、部門協同、縣鎮村聯動、齊抓共管”要求,以縣鎮黨政主要領導及村(社區)黨支部書記為重點,設立縣級田長16名、鎮級田長97名、村級田長155名,同步將全縣28607塊耕地“點對點”配備基層網格員655名,逐一明確地塊、位置、矢量圖等信息,構建起“三級田長+基層網格員”的“田長制”組織體系。配套出臺“田長制”職責清單和綜合調度、日常巡查、信息報送、考核獎懲等制度,逐級簽訂責任書、軍令狀,建立定期巡查、智能化監管、協同聯動、群防群控等機制,聯合中煤航集團研發出全省首個集遙感衛星“天上看”、無人機“空中巡”、視頻監控“實時看”、網格員“地上巡”、公眾參與“隨手拍”的“天空地”一體化“田長制”網格化智慧管理系統,為田長和基層網格員裝上了“千里眼”,切實將耕地保護責任延伸到“神經末梢”。
嚴格落實耕地占補平衡、進出平衡等制度,累計實施補充耕地項目13個、入庫耕地1266畝,扎實開展耕地流出整改和承諾種植,恢復耕地1萬畝,守住了耕地保護紅線。按照“小變大、坡改梯、旱改水、宜機化”要求,以土壤改良、灌溉排水、田間道路、農田防護等為重點,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和低效農田改造,促進小田變大田、低產變高產,累計在永久基本農田范圍內建成高標準農田6.07萬畝。堅持政策激勵、服務保障、宣傳引導等多點發力,全面落實耕地地力補貼、農民種糧一次性補貼等普惠性政策,大力推廣省力節本農技技術,扶持發展農機社會化服務機構4個,有效提升了農民種糧積極性。同時,建立耕地保護有獎舉報等制度,推動形成社會關注、公眾參與的耕地保護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