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文旅》編輯部
時間緩緩翻頁,沿著經緯線的坐標,我們再一次穿過季節的周期,抵達新一年的起點。從春暖花開到冬雪融融,從北風呼嘯到枯木逢春,正是這些沿途的風景、寒暖的變化,重構著你我對生活的熱愛,對詩與遠方的向往。
展開歲月的卷軸,沒有哪一刻比昨天更值得追思,沒有哪一瞬比當下更值得紀念。在青山綠水、遼闊山河構建的地理版圖上,人們步履匆匆,以高密度的位移閱覽大地之書、自然之景。打開互聯網,“去班味”“慢生活”“松弛感”等高頻詞匯也總與旅游緊密關聯,“遠赴人間驚鴻宴,一睹人間盛世顏”的贊嘆,昭示著萬千風景對人的吸引力。那些動輒以億為單位堆疊起來的旅游數據,也充分說明過去這一年文旅行業的如火如荼。
把視線回縮到安康,秦巴漢水的詩情畫意、幸福安康的旖旎風光,在紙頁與鏡頭中顯現。春節“村晚”、安康“春來早”、“夜游漢江”游船觀光、“萌動漢江”毛絨玩具巡展、“國潮江畔”美味老城系列活動、“嵐皋村BA”“漢陰越野挑戰賽”“金秋旅游季”……每一次文旅盛事,我們都不曾缺席。
春茶萌芽的時節,我們曾沿著茶農辛苦耕耘的土地,嗅聞一縷茶香為村莊賦予的生機;梯田里油菜花盛放,記錄著游人漫步花叢的欣喜;瓜果園里產銷兩旺,農旅融合造就新的機遇;民宿經濟更新迭代,青山綠水鐫刻著鄉愁詩意……這一切,都在筆觸的延展中讓精彩得到詮釋、成果得以彰顯。文旅產業高速發展的節奏中,盡管文字的留存或許只是滄海一粟,但那些標記在眼眶中的美景,蔓延在油墨間的篇章,仍為每一顆向往美好的心靈,留住了吉光片羽的珍貴瞬間。
這一年,我們見證著和美鄉村的嬗變、生態旅游的蓬勃,在“五一”“十一”等重要旅游節點,全市各大景區游人如織的鬧熱場面。石泉古城的人潮洶涌、嵐河夜畫的燈影搖曳、“硒蓮小鎮”的曼妙風光、蜀河古鎮的文化底蘊、最美倉上的巴山民宿、鳳堰景區的富民答卷……千姿競秀中,安康文旅迸發新的氣象。時代步調越走越快的當下,旅游業的加速內卷,讓點滴變化帶來新的可能,連鎖效應亦是引擎助力,催動著區域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
有幸,我們用熱望的雙眼記錄下這一切。多少晨昏朝暮,我們沿著田間地頭、街角巷陌,采擷那些冒熱氣、帶露水、沾泥土的故事。《美麗鄉村入畫來》的鄉土蝶變,《為候鳥在安康流域安個家》的脈脈溫情,《美村景變好“錢”景》的農旅經濟,《天寶古村耀秦巴》的故園鄉愁,每一次出發,都標志著新聞的廣度。全市2.35萬平方公里的版圖上,腳步無法丈量所有的距離,唯有那些閃耀在版面上的掠影和文字,穿過時間的無涯、空間的障礙,以真實的表達,展現秦巴明珠的多元魅力。
在這個過程中,形形色色的人更為文旅發展注入了澎湃勢能。聚焦一張張鮮活的面孔,我們將109位職業不同、風采各異的人物故事搬上2024年的報紙,感念他們為社會發展所做出的積極貢獻。將安康特產帶到杭州,賣向全國,打造城市會客廳的劉國燕,以女性的堅韌力量《翻越山的那邊》;身殘志堅的王庭德,憑著永不服輸的精神《邁向精神的“珠峰”》;平利畫家焦勇懷揣對家鄉的熱愛《悟道于山水 筆墨訴鄉情》,創作了一大批備受人們喜愛的青綠山水畫;將安康富硒茶推向全國的王春久,在裊裊茶香中《把一片葉子帶出大山》……凡人微光的奮斗歷程,在秦巴山水的肌理間變得熠熠生輝,以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云推動一朵云的感染力,啟迪更多人奮發向上,沐光而行。
旅游業是民生產業、幸福產業。作為聚焦全市生態旅游、文旅產業發展的專刊,在“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之年,我們透過一個個生動事例,看到了“風景這邊獨好”的自信從容。而旅游業的火爆,歸根到底源于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人生疲憊的艱難時刻,正是這些在心底升起的暗夜繁花、人間之韻,一次次將你我拉回前行的道路、逐夢的征途。
星霜荏苒,居諸不息。翻開2025年的日歷,我們期待芳菲遍野的日子,為前行之路鋪上錦繡繁花。讓每一粒熱愛的種子都能生根發芽,枝繁果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