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魯功靜 鄒益山
陽春三月,走進漢陰縣平梁鎮興隆佳苑社區的工廠生產車間,縫紉機聲嗡嗡作響,在平車、鎖縫、消氣、包裝等流水線工位上,工人們動作嫻熟,各司其職,張麗就是其中一位。
“我在這個社區里生活快五年了,社區里的物業管理及各個方面服務得都很周到。社區里有工廠,我和老公都在這兒上班,既能照顧老人和孩子,又能賺取每月的生活開支,感覺日子越來越好了。”談起在社區里的幸福生活,興隆佳苑社區居民張麗滿懷欣喜。
興隆佳苑社區安置搬遷群眾443戶1756人,為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半篇文章,切實解決好居民關心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興隆佳苑社區在市、縣住建部門的指導下,積極拓展紅色陣地,整合各方資源,創建“紅色物業”,探索出“黨建+物業”的管理服務新模式,讓搬遷群眾融入新型城鎮化新生活,形成社區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
2019年,張麗一家老少6口,從平梁鎮酒店村搬遷至這里,在易地搬遷后續扶貧政策配套實施下,五年里,社區先后辦工廠,成立“紅色物業”……給她們一家的生活注入新的活力,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興隆佳苑社區黨支部副書記蔡清告訴筆者,在社區支部委員會的領導下,將物業經理納入社區“兩委”管理,在社區“兩委”的監督管理下,物業服務水平不斷提升,主動解決群眾身邊的關鍵小事,大家的認可度越來越高,通過這幾年的服務,使搬遷群眾真正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快融入,幸福指數不斷提升。
近年來,安康市按照以城帶鄉、產城融合、建管并重工作思路,在基層治理、住房保障、人居環境整治等方面持續發力推進城鄉建設,通過以縣域為中心、城鎮為紐帶、鄉村為腹地,協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堅持以人為核心,讓生產要素雙向流動、資源配置均衡、產業重現活力,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進一步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
另一邊,紫陽縣蒿坪鎮結合轄區搬遷實際,立足各村(社區)資源優勢,按照“生態環境優美,富硒產業聚集,田園新城引領,康養休閑配套”的集鎮建設發展理念,圍繞“吃、住、游、購”四大要素,全力在產業發展、全域旅游、項目規劃建設上下功夫,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生態文旅康養小鎮,走出一條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之路,呈現出產鎮融合、城鄉互動、良性發展的新格局。
“這里建設挺好的,停車方便,風景也挺好,帶小孩來,玩的地方也多,這里農家樂的飯菜也挺地道的,價格也實惠,下次還會再來。”來蒿坪鎮游玩的文女士由衷地感嘆道。
紫陽縣蒿坪鎮黨委書記胡淵說:“我鎮將緊緊抓住省級鄉村振興示范鎮建設機遇,著力改善人居環境,加快美麗宜居示范農房建設,抓好綠化、美化、亮化、庭院經濟化,集中打造7個美麗宜居示范村,著力抓好集鎮建設管理,完善集鎮功能,辦好民生實事,增強群眾獲得感,著力抓好特色產業發展,推進產業融合,增加群眾收入,著力抓好文化旅游事業發展,精心組織春品茶夏親水秋豐收冬養生四季品牌文化活動,使鄉村人丁興旺,農民安居樂業,產業效益彰顯,社會安定和諧,全面加快鄉村振興。”
與此同時,安康市著力提升中心城區品質,穩步實施城市更新,從完善基礎配套設施、優化居住環境、提升公共服務等方面扎實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并以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為契機,針對居民關切的停車位少、線纜亂象、綠化缺失、適老化設施不完善等問題,全面開展專項攻堅行動。近年來,全市累計開工改造老舊小區900個,惠及居民8.2萬余戶,居住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居民生活質量得到顯著提升。
市住建局住房保障科科長向橋介紹:“通過改造,不僅提升了城市老小區、老社區的居住環境、安全水平、設施條件、服務功能,還改善了鄰里關系。2024年,全市計劃對214個老舊小區進行改造,目前正在積極推進前期工作,力爭9月底前全面開工。同時,結合城市體檢和群眾意向,補充申報了一批項目,逐步完成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舊小區改造任務。”
據了解,僅去年一年,安康市統籌產城融合發展,實施民生城建項目44個,年度投資23.7億元,北環線、長春路相繼貫通,高井路、趙臺路、長嶺南路二期等陸續建成,啟動13個省級鄉村振興示范鎮、21個美麗宜居示范村、112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范村創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受到省政府表彰獎勵……為加快推動安康市城鄉一體化發展注入強勁動力,讓廣大市民真正享受到了發展的成果。
“年初以來,市住建局精心策劃包裝了一批重大項目,圍繞環保、民生等重點領域,策劃包裝了166個重大項目,總投資1356億元,通過對上爭取、對外招商等多種渠道融資,積極促進這些重大項目落地建成投用,進而改善城市的功能配套,提升城市的品質,緊盯群眾的急難愁盼,我們抓好物業服務,大力推進紅色物業,提升物業的服務水平,抓好322個老舊小區的改造,改善居民群眾的生活環境,真心實意助企紓困解難,針對房地產、建筑業面臨的特殊困難,我們通過一對一、點對點上門服務等方式大力改善營商環境,幫助建筑業、房地產業走出困境,實現高質量發展,積極打造美麗中國的‘安康樣板’。”市住建局副局長劉年喜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