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楚珺 通訊員 李娜
“漢江神女·木瓜精靈是古風3D的人偶形象,靈動清新。下一步我們還要升級產品的包裝設計。”近日,說起何頌飛教授團隊為公司新設計的形象IP,白河縣紫熙農業負責人雷銀禮底氣十足。
步入陜西紫熙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的院落,主路兩邊多盆木瓜苗擺放整齊,一旁的專家簡介欄明亮整潔。七位專家中,中國生活方式設計研究院副院長何頌飛教授是一類,專攻科研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魯周民教授等則是另一類。據了解,中國生活方式設計研究院在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指導與支持下成立,與北京服裝學院共建,是關注國家發展戰略的服務設計研究與實踐機構。
“現在我們的產品有木瓜飲品、木瓜果脯、木瓜糕點……近一年多,公司花在產品研發和品牌營銷上的費用是137萬元。下一步要從生產投資向品牌投資轉變。”雷銀禮說,這對于小企業來說,是需要勇氣的。而深度服務白河木瓜產業一年多的魯周民教授則認為,這種選擇有其合理性。
“構朳鎮黑龍村發現了一株千年的木瓜樹,這是白河木瓜的魂,也說明了光皮木瓜是可以在白河扎根的。生產不是問題,更重要的是產品研發和講好白河木瓜的品牌故事。”去年7月至10月,魯周民帶著四位研究生跑遍了白河11個鎮,最終確定了35株性狀差異較大的木瓜樹的經緯坐標。分析香味物質、建立分子模式、與已入藥典的皺皮木瓜作成分對比,科研數據的不斷補充夯實了白河木瓜的發展根基。“超氧化物歧化酶抗氧化、抗腫瘤,齊墩果酸護肝,白河木瓜里很多成分的數據都比較可觀。接下來就是區域試驗,品種認證,以便于后期根據產業發展需求大規模嫁接。”魯周民補充道。
不同于雷銀禮豐富產品種類的思路,秦維勇則從創新應用場景入手,豐富白河木瓜的展示平臺。
“我們已經對接好了京東生鮮和其他電商平臺,直播的設備和端口也調試好了。‘五一’假期后我們的‘云端農場’就會正式上線。”倉上鎮“歸雁”秦維勇介紹說。2021年,秦維勇返鄉創辦了陜西龍潭峽生態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帶頭成立合作社,發展10萬只木瓜林下跑山雞養殖項目,創辦了“白河木瓜雞”品牌。
“第一批一萬只白河木瓜雞已經售罄。顧客反饋很好,說吃到了小時候的味道。‘云端農場’上線后,有AI直播,顧客不僅能通過移動端實時查看木瓜雞的生長環境,還能通過掃二維碼進行產品溯源,這只雞什么時候孵出來、打了幾次疫苗、什么時候出欄都能查到。”秦維勇補充道。
不僅如此,秦維勇在老家石關村的民宿今年也正式營業。以秦家院子牌醬豆為靈感開發的系列菜品和木瓜雞系列菜品,已經成為民宿的一大賣點。
除了在商圈里摸爬滾打多年的老手,白河木瓜也吸引了商業“小白”。
2020年,劉冰從體制內辭職創業,在白河縣城開了一家火鍋店,同時經銷房縣黃酒。“白河木瓜品質這么好,用來釀黃酒口感會不會不錯?”說干就干,劉冰從房縣請來老師傅,辦理了小作坊食品生產許可證。年初,劉冰的第一批木瓜黃酒面世后廣受好評。“親朋好友,口口相傳,現在有外地人要經銷我的木瓜黃酒。未來我的產品目標是江浙和廣深這些黃酒主要消費區。”劉冰信心滿滿,繼續調整生產工藝,決心研究出適合老人和女性群體口味的木瓜黃酒,同時著手準備工廠的籌備工作。
“我們從招商開始,不局限于生產環節,而是把精力放在可能性更大的產品研發和渠道推廣的環節,有效減少同質化競爭。大家雖然朝一個目的地,但跑道不同,就能齊頭并進、攏指成拳。”據白河縣木瓜產業辦公室主任商國楚介紹,在近日舉行的第三屆陜西“絲路創星”創業創新大賽省級決賽中,白河縣領康時代的創新項目“從光啤到鄉村振興”榮獲企業創新組三等獎,新招引的化妝品生產企業陜西光皮公司今年也將投產。而豐富業態、不斷提升品牌影響力的策略,也促進了白河木瓜產業的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
據統計,截至2022年底,白河培育木瓜經營主體51家,建成木瓜示范園區(點)44個,提質增效管護面積1萬余畝,新建設標準木瓜園區2110畝。現有10家木瓜加工企業,規上企業3家,2022年產值超10億元,有效帶動1.7萬余農戶持續增收,累計獲批5項國家專利,榮獲6個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