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楊波
田怎么澆?打開手機,選擇澆水模式,水管就流出了汩汩清水。在漢陰縣澗池鎮的智能蔬菜大棚里,可實現墑情(旱情)自動預報、灌溉用水智能決策、遠程自動控制灌溉。
農產品怎么賣?依托“832平臺”、中國建行善融商務等平臺推介農產品銷售,搭建網銷平臺,催熱“電商帶貨”,全縣2022年電商銷售總額達6.8億元,居安康市前列。
村里的事怎么辦?依托“321”信息系統,實現“互聯網+”鄉村治理、“互聯網+”公共服務……被中央網信辦向全國推廣,盛贊這一工作方法是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生動實踐。
電商助農 “云”銷四方
數字鄉村建設,就是要讓農民生活更美好。
路網暢通,快遞進村。“過去騎摩托車去鎮上寄快遞,郵費不少花,還得搭上油錢,大家很少用。現在村里的快遞點建好了,離我家就幾百米,寄取包裹一點都不費勁。”離縣城50公里的四合村群眾李長偉感慨。
“為有效解決‘小農戶與大市場’的矛盾,漢陰縣積極推廣‘人文漢陰’公共區域品牌,開展系列電商助農行動,以全民直播帶貨為切入點,開啟電商直播助力產品銷售之路,全民直播帶貨氛圍濃厚,有效為縣域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縣電商辦歐紅英表示。
“歡迎來到直播間的朋友們,今天我給大家帶來很好的漢陰紅薯粉條和臘肉,有喜歡吃的趕快購買……”訂單下個不停,屏幕上不時閃動的消息提醒著漢陰縣雙乳鎮雙乳村電商服務站的王云梅,“又有顧客下單。”
早在2017年,“三沈故里 人文漢陰”書法產業已搭上了電商快車。經營書法作品、國畫、新中式裝飾畫的淇淇文化藝術有限公司開啟線上業務,書法繪畫作品遠銷國內外,多名本地書畫家的作品通過電商走出了秦巴山區,公司年銷售額均在1000萬元以上,漢陰縣“書法之鄉”美名遠揚海內外。
據了解,在漢陰縣委、縣政府深入貫徹落實中省市電商助力鄉村振興的總體戰略部署下,漢陰將電商作為數字鄉村建設試點的重要內容,持續推動農產品電商發展。據統計,截至目前,全縣從事電商企業和個體共650余家,電商從業人員超4500名,電商服務站鎮級覆蓋率達到100%,村級業務覆蓋率達到90%以上。
信息服務 “云”享資源
信息化服務,就是要讓農民生活得實惠。
“哪里不舒服?”
“已經打了兩天針,可胸口還是覺得悶。”
今年2月2日,在離縣城50公里外的漩渦鎮中心衛生院,60多歲的患者陳兵坐在椅子上,揉著胸口。屏幕另一頭,縣人民醫院的專家王前波醫生正仔細詢問病情。“咳嗽停不下來。”患有慢性支氣管炎的陳兵此前感到不舒服,家人把他送到鎮衛生院,“年紀大了,腿腳不利索,往縣里跑太折騰了。”
“云上”問診,讓村民在家門口看上好醫生,縣醫院每年對縣內鎮衛生院診斷都超過10000例。“以前去縣醫院,要坐近兩個小時的車。掛號、排隊、交費,最少得花半天時間,最辛苦的還是老人。”陳兵老人的兒子感慨,“現在有了互聯網遠程醫療,方便多了。”
漢陰縣開展全國醫共體遠程醫療建設試點以來,和省會城市鏈接了50余家三甲醫院,對下同10個鎮衛生院建立遠程協作關系,形成了三級遠程服務網絡。
與此同時,據縣教體科技局局長吳路平介紹:“漢陰在農村中小學光纖寬帶覆蓋率100%基礎上,深化應用‘三個課堂’,建成1個‘區域網絡教學教研互動平臺’和8所市級教育信息化示范校,50所鄉村中小學多媒體交互系統全覆蓋,2所學校開通‘專遞課堂’、3所學校開通‘名師課堂’、2所學校開通‘名校網絡課堂’,打造STEAM示范校2所,為鄉村學生上學提供了便捷、優質、高效服務,有力促進了教育均衡發展,漢陰也被授予‘陜西教育強縣’稱號。”
智慧水務 “云”上管理
智慧水務,就是要讓農民喝上放心水不再難。
“以前我們用的都是自家的井水,容易得結石病。”提及用水,漢陰縣澗池鎮西壩村村民李春琴感嘆,“現在這自來水干凈衛生又好喝。”
李春琴感嘆背后,是漢陰縣農村供水工程的蝶變。以前,漢陰縣因農村供水工程重建輕管、技術人員缺乏,經常出現供水不及時、停水、水質不達標等現象,很多群眾不得不使用水質不達標的井水。
為了徹底解決這一難題,漢陰縣組建了農村供水管理中心,實現所有水廠納入中心管理,確保及時掌握各鎮20人以上集中供水消毒運維平臺和監控平臺數據,做到對水質、用水量等數據遠程監測。管理中心通過開發建設的智慧監控平臺、智慧管網平臺和智慧繳費平臺,從水源、管道、消毒、凈化、繳費等環節實現智能化、自動化、數字化,達到全縣水務管理、監測、服務“一張網”。
“目前,漢陰縣自來水普及率達99.3%,水質合格率達100%。‘漢陰縣智慧水務’榮獲2021年度中國民生決策創新典型獎,工作經驗在全省推廣,全省水利扶貧現場會在漢陰召開。”縣水利局干部湯自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