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魯延梅
走進旬陽市關口鎮,放眼望去,天門山陡險峻拔,景色雄奇壯麗,三千里漢江在這里蜿蜒了一個灣,這個灣叫乾坤灣,江面由窄變寬,曲流回腸,碧綠的江面倒映著藍天白云,好看極了,近處的田野里,一派豐收的景象,好一幅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
“近年來,關口鎮依托鎮域特色和區位優勢,立足‘拐棗小鎮、畜牧強鎮、文旅興鎮’發展理念,緊扣‘印象天門·厚德關口’文化建設,圍繞‘一心兩翼三區’鎮村發展規劃,做優‘山經濟’,寫活‘水文章’,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關口鎮鎮長黃明信心滿滿的說。
拐棗小鎮:名副其實
作為旬陽市拐棗種植萬畝鎮之一,關口鎮多年來主攻拐棗建園,以農戶家庭經營、產業大戶發展為主,壯大拐棗特色林果產業。截止目前,10個村拐棗累計保存面積2.5萬余畝,其中已掛果2萬余畝,盛果期1.3萬余畝,已建成千畝示范園區6個。
依托漢江庫區水岸水汽濕潤和良好的山地資源優勢,近年來,該鎮大力培育拐棗特色新型主導產業,推動品質提升、品牌創建,全力打造拐棗產業大鎮品牌,不斷擴大產業規模和效益。
走進段家臺百畝拐棗產業示范園區,滿山的拐棗樹長勢喜人。市農林技術人員正面對面向產業戶做技術指導,講解不同季節的病蟲害防治要領,田間除草、施肥、修枝等注意事項……據合作社代表段正斌介紹,自2015年開始種植拐棗,他就成立了斌利農業合作社,發動附近57戶農戶連片栽植,發展聯營經濟,共同進行管護,目前已達500畝,掛果率達80%。
“今年預計產量能達到10萬斤,按照去年每斤1.5元的價格算,今年戶均能增收萬余元左右,以這樣的生長態勢,明后年的產量會更好!”段正斌樂呵呵的說道。
2020年對于關坪社區電商服務站負責人陳琳來說,也是信心倍增的一年。這一年,通過電商銷售平臺和網絡直播推介,她把從當地農戶手里收購來的6萬斤鮮拐棗作為鮮水果銷往廣西、湖南等南方城市,釀制的純正拐棗酒在市場和網店平臺也是大受歡迎,售價一斤在15元左右。陳琳介紹說,自從電商扶貧興起后,她一直在思考怎么將家鄉的特色產品賣出去,依托電商拓寬農特產品銷路,幫助在家的農戶增收,也為鄉村振興做出自己的一點貢獻。
“在本鎮種植拐棗的農戶大概有1000多戶,上門收購一般定價在1.5元/斤,村民一畝地就有3000余元的收入,這也為沒法兒出門打工的弱勞力提供了增收渠道,不出家門就可以把拐棗銷售出去。今年我提前已經做了宣傳和貨源預定,最近正打算直播進行拐棗功能推介和預售,讓更多的人認識這個小果子,等霜降后采摘出來就進行售賣發貨。”
畜牧強鎮:蓬勃崛起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點。畜牧業作為基礎性、支撐性產業,又與生態環境密切相關,在鄉村振興戰略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今年來,關口鎮不斷推進“規模化、生態化、標準化”健康養殖,推動畜牧養殖轉型升級,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
在西坡村榮順生態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養殖棚內一聲聲牛叫不絕于耳,牛舍里體態健碩的西門塔爾牛和夏洛萊牛正歡快地吃著草料,不時有小牛犢在圈內跑來跑去,身上黃白相間的花色十分引人注目。眼見牛圈里喜人的成果,王榮順難以掩飾內心的喜悅,他說,2020年他投資500萬元,引進西門塔爾基礎牛100頭,修建1200平方米的牛舍2棟,種植優質牧草50畝。每年秋季還收購農民的玉米秸稈制作飼料。
如今,牛越來越多,王榮順一家子忙不過來,還找了幾個鄉親來牛場和地里務工。牛的飼料不夠,他又流轉了30畝土地種植玉米做飼料。合作社現有存欄種母牛20余頭,預備牛128頭,去年出欄300多頭,平均每頭2.8至3萬元。
走進大廟村國芳生態園區生豬養殖場,飼養員正忙著將800余頭育肥豬送往鎮坪、石泉、安康的新家。據了解,國芳生態園區成立于2021年,生豬養殖是其核心產業,項目共投資700萬元,圈舍占地30余畝,另外還修建了綠化區、生產生活用房、消毒池、發酵池、進場路等設施。村民劉某特意被請來當生豬飼養員,談起自己的工作,他滿懷激情的說道:“為了把黑豬養好,我專門去學習了黑豬養殖的知識和技能,我們現在的養殖場有存欄生豬1300多頭,一年產3000個豬仔不是問題。技術提高后,力爭達到出欄5000頭的生產要求。下一步,將繼續擴大廠區規模,形成長效產業。”
像這樣的規模化養殖只是關口鎮大力發展畜牧養殖的小縮影,近年來,關口鎮借助區位優勢,加大畜牧業產業布局和產業結構調整,依托項目實施,積極引進培育養殖龍頭企業和合作社,不斷助力群眾增收致富。目前,全鎮建成萬頭生豬養殖基地2個,千頭綜合規模養殖場3個,萬羽蛋雞養殖場1個,發展家庭農場11個。
文旅興鎮:初見雛形
漢江之北,羊山南路,青山環抱下的關口鎮,清幽的漢江水蜿蜒而過,兩岸錯落有致的民居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細雨過后,天空一碧如洗,站在張嶺村的人行步道上,乾坤灣勝景一覽無余,游走在如詩如畫的山水之間,看漢江巨龍挽秦嶺巴山飛舞,觀青山曲流繪乾坤畫卷歌賦,不免聯想到古人“楚山橫地出,漢水接天回”“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之感慨!
八卦山自然風景區堪稱關口的一張“生態名片”,2022年,關口鎮有序推進八卦山景區配套工程建設,投資資金747萬元修建一條長6.8公里,寬6米的高質量景點道路,配置標識標牌、停車坪、垃圾桶、廁所等基礎設施;栽植人行道樹5000余株,凝心聚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改善景區環境;完善八卦山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將每個點“串珠成鏈”,穩步推進AAAA級旅游風景區創建工作;目前已重點打造扶持具有“鄉土味”“煙火味”的農家樂2家。據統計,八卦山網紅打卡點日接待游客量約200余人。
“我們精心設計規劃每一個景點,對周邊環境進行徹底整治,想讓各地朋友來這里吃得放心,玩得開心,希望把頭回客變成回頭客,待民宿開發建設完成,我們致力于把來往的朋友留下來,讓大家有回家的感覺,由過路客變成過夜客!”關口鎮黨委副書記許銘說。
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關口鎮謀劃在各村建設電商服務站和農產品銷售服務站,在方便群眾的同時,更是借助鄉村旅游,滿足各村銷售農特產品的需求,拉動就業,帶動關聯產業的發展。不斷補齊“住、購、游”發展要素,以生態為本、美化“游”的環境,以民宿為要、提升“住”的品質,以產業為王、豐富“購”的內涵。激發關口鎮各村的創富活力,拓寬集體經濟增收渠道,確保村民收入持續增加,提高旅游綜合經濟效益。
如今,在探索發展新路徑上,關口鎮蹚出了“項目強基、產業造血、旅游蝶變”的新雛形,更待濃墨重彩點綴裝飾。“下一步,我們將以胸有成竹的信心、堅如磐石的定力、只爭朝夕的干勁,奮力開創關口發展新局面,將鄉村振興的藍圖轉化為老百姓臉上的幸福笑容!”展望未來,鎮黨委書記向宗輝躊躇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