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擁 通訊員 李姝特 許鵬
芒種時節,農事正匆。沿著蜿蜒山路飛速疾馳,巴山深處的嵐皋縣在一片農忙的景象中迸發出滿目的希望與生機。田壟阡陌間,新栽的秧苗泛著盈盈翠色。房前屋后,繁花與果樹交錯出如詩如畫的田園風光,鄉村欣欣尚榮的氣象在村民的笑容里顯露無遺,日異月殊的深刻變化正在這片土地上奔涌出鄉村振興的宏大氣象。
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提升之年,嵐皋縣通過不斷健全完善防止返貧動態監測預警和幫扶機制,搶抓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政策機遇,全域謀劃開展防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水平、“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工作成效、產業增收質效、農村基礎設施保障能力、農村人居環境面貌、搬遷后扶及穩崗就業工作質量、鄉村振興系統干部素質、群眾自我發展內生動力“八項提升”行動,積極提升脫貧群眾高品質生活,按下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快進鍵”,助推鄉村振興跑出“加速度”。
從臟亂落后到生態宜居
趁著良辰美景走進嵐皋縣滔河鎮柏坪村,昔日臟亂落后的“窮窩窩”,如今變化翻天覆地,新村新貌入目來。
平坦的水泥道路兩側一簇簇月季花越過墻頭舒展著綠枝新蕊,不遠處百畝獼猴桃園下白芨花正嬌艷盛放,合著清風送來陣陣馨香。孩童們在寬闊的場院里嬉戲打鬧,老人們坐在抽芽的大樹下抿上一口新茶,看著往來游客在村民們房前屋后、庭院內外一幅幅色彩亮麗、生動漂亮的彩繪墻畫前合影打卡。
“往年我們村因為交通不發達經濟落后等原因,生活環境真的不行,泥灰四揚,又臟又亂。現在好了,今年以來大家伙兒積極響應政府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號召,通過環境清潔、打造連戶路、俢廁改廁、改換屋頂、美化墻面等方式全方面改造升級了自家房屋,不僅自己住起來更舒服了,還吸引了好多游客來參觀呢。”柏坪村一組組長謝施艷說。
從臟亂落后到漂亮宜居,是柏坪村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中交出的一份優秀答卷,也是嵐皋縣全面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中的一個映射。今年來,嵐皋縣以“四提升一革命”為抓手,采取點面結合方式,籌措7000萬元資金全面實施以村容村貌、基礎設施、院房環境、行為習俗提升和農村廁所革命為重點的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據悉,計劃到6月底,嵐皋縣3067戶唯一住房為土坯房改造到位,9月底整體農村面貌得到極大改觀,農村人居環境不斷改善,農民群眾美好生活愿景正加速實現。
從發展滯后到產業開花
“以前想要謀點出路都只能出去打工,年紀大了更是啥都干不成,哪敢想還能自己發展產業?還是現在政策好啊,我雖然年紀大了還能借著國家的東風來興建產業,別看我這產業園區小,也能帶動百十號村民增收呢!”嵐皋縣佐龍鎮佐龍村三組,年近古稀的田曙國望著面前200畝撂荒了多年又因重新開墾而變得生機勃勃的魔芋地,心中滿懷希冀。
提起發展產業的初衷,老人說:“古話說,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我的志不在千里,只要發揮自己的一點余力將我這點產業發展好,能為村民們和村子越富越好盡一份力就成。”
當產業開始成為人們生活中隨處可見,不再遙遠的談資,一個個農業產業項目就悄然遍地開花,激活了這片土地的內生動力。截至4月底,嵐皋縣精準用于借款人家庭開展生產經營和發展產業的小額信貸及富民貸已向近千戶農戶發放貸款5038.35萬元,一個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龍頭、以基地為依托、以農戶為基礎,市場牽企業、企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產業鏈已顯雛形。
今年以來,嵐皋縣緊扣市對縣考核任務和產業布局,全縣統籌6500萬元資金抓實抓細產業就業。其中統籌1500萬元制定出臺《富硒糧油獎勵扶持辦法》,主要糧油作物播種16.3萬畝,備耕7.5萬畝,糧油安全有保障;統籌5000萬元制定了《2022年富硒產業提質增效獎扶辦法》,推動以魔芋、茶葉、獼猴桃為主導,以畜牧業、中藥材等增收項目相配套的“3+X”產業體系提質增效,新增魔芋21721畝,新(改)建茶園1400畝,32個生豬規模養殖場完成補欄,縣級以上農業園區全部復工復產。特色產業遍地開花,鄉村振興碩果累累,群眾也在致富增收的道路上越走越寬。
從偏遠貧困到文旅勝地
推門聞香、移步見景。走進四季鎮天坪村楊家院子,一座座精致漂亮的農家小院錯落有致,游客三五成群嬉戲游玩,河流潺潺,碧波映著兩岸垂絳翠柳,水車悠悠轉動著,儼然一幅恬靜美好的田園山水畫卷。
臨近上午十點,“鐵匠山莊”農家樂的老板楊義平正在準備中午待客的飯食。辣子雞、酸辣魔芋、紅燒豬尾,再配上一個酸菜小魚湯,盡管食材原始樸素,但因味道鮮美獨特而深受游客喜愛。作為十里八鄉有名的旅游地標,楊家院子的連片農家樂是一大有名特色,28家農家樂匯聚在這里,讓“嵐皋味道”飄香滿地,也讓村民們致富增收落地落實。
殊不知幾年前,這個國家AAA級景區、省級旅游度假區還是一個帶著“貧困村”帽子的偏遠小山村。“兩山夾一川”的狹長版圖上,山大溝深、土地貧瘠,大多數土地都是零散的坡地,連片100畝以上的土地寥寥可數。農業產業發展沒有“落腳點”,招商更是一種奢望,“山高、貧困發生率高、留守人群比例高”的“三高”難題像是壓在四季鎮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讓人喘不過氣來。直到2017年,“脫貧攻堅全面統籌、鄉村旅游引領發展”的戰略思想確立后,四季鎮充分挖掘農家樂鄉村游的發展前景,實施“脫貧攻堅、鄉村旅游、美麗鄉村”建設“三規合一”,集中優勢資源傾力打造“巴山樣子·楊家院子”品牌。經過幾年的發展,2021年楊家院子及周邊接待游客量已達60余萬人次,創綜合收入2300余萬元,全鎮1200余人通過興辦產業、流轉土地、入股合作、訂單銷售、務工就業被嵌在鄉村旅游產業鏈上,直接和間接帶動全鎮村級集體經濟實現收入128.3萬元,一個“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鄉村旅游“新星”正冉冉升起,逐漸成為陜南鄉村旅游的新名片。
近年來,嵐皋縣不斷加強文化旅游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深入開展群眾性文化旅游活動,積極探索文化旅游創新舉措,全面打造具有文化底蘊、文化特色的旅游大縣。
嵐皋縣鄉村振興局局長張修鵬說:“旅游產業發展作為‘四縣戰略’和‘八項行動’的重要支撐和抓手之一,是嵐皋順應‘雙循環’發展格局、‘大健康’文旅發展趨勢的最基本優勢。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樹牢全域旅游發展理念,依托特色優勢資源,立足一產、培育二產、擴大三產,不斷延伸產業鏈條,推動文旅融合、產旅融合,真正以旅游振興賦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