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劉明)自疫情發生以來,各級醫療機構作為抗疫最前線,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醫療廢物。為做好非常時期醫療廢物的處置工作,徹底切斷二次污染,安康市醫廢處置中心迅速反應,制定了醫療廢物全鏈條強化監管措施,定期開展第三方環境監測和自行監測,實現了無害化集中處置設施提質擴容,醫療廢物處置能力大幅提升,醫療廢物“應收盡收、應處盡處”,實現了“日產日清”。
安康市醫廢處置中心位于漢濱區關廟鎮捍衛村三組,于2012年9月建成并投入試運行,項目總占地面積15畝,建筑面積1500平方米,總投入3000余萬元。項目初建時,該中心僅有職工20人、醫廢處置設備1套、專用運輸車輛5輛,日處置醫療廢物能力5噸。
作為一個非盈利的公益項目,安康市醫廢處置中心日常運營的每個環節都是精打細算,實施精細化管理,進一步控制項目成本,利用廠區內現有滅菌生產車間進行改造,實施了醫療廢物處置設施提質擴容及收集轉運體系建設。截至目前,項目已投入試運營,計劃今年8月完成項目環保驗收,年底前完成項目竣工驗收。
通過多年來的大力建設及提質擴容,該中心現共有職工39人、醫廢處置設備2套、廢氣治理設備1套、專用運輸車輛20輛,日處置醫療廢物能力翻了一番,達到了10噸。
安康市醫廢處置中心主要收集全市醫療衛生機構產生的感染性、損傷性、病理性、藥物性、化學性五大類醫療廢物,服務范圍覆蓋全市轄區9縣3區一級及以上醫療衛生機構,其中不乏偏遠鄉鎮醫療機構,距離最遠的寧陜縣江口衛生院往返路程500余公里。
但醫療廢物集中處置既是保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現實要求,又是保護周邊生態環境的迫切需要。為切實將工作落實到位,該中心員工勠力同心、克服重重困難,通過“村收集、鎮暫存、縣規范、市處置”的工作模式,以及延長作業時間、優化收集路線等各方面努力,2018 年3月底,該中心將全市醫療機構全部納入市級集中處置范圍。
“醫療廢物處置是一個隱形的戰場,如果醫療廢物處置不當,可能會導致生態污染,甚至是病菌的二次傳播。”這是安康市醫廢處置中心主任楊斌經常強調的一句話,也是刻在中心每個員工心里的一句話。大家清楚醫療廢物處置不當可能造成的后果,也了解自己身上的責任之重,因此,對醫療廢物的收集和轉運,每名員工都非常謹慎,流程執行很嚴格。
從成立起,安康市醫廢處置中心便在內部管理上下功夫,建立健全崗位職責,完善內控制度,逐步規范醫療廢物從產生到收集、轉運、貯存、處置的全過程管理。
該中心建立了完善醫廢交接制度,進行規范登記,記錄產生單位、名稱、重量、數量、交接時間、處置方法、最終去向、經辦人等,將整個作業流程打造成一個可溯源的全流程閉環;同時把住關鍵環節,建立并完善了計重交接制度,對醫廢收集交接、轉運處置嚴格計重登記、匯總,規范填寫轉移聯單,從源頭上杜絕了醫療廢物遺失的可能;每天還有專門的監督員進行隨機性抽查、考核,發現問題及時進行反饋,針對可能出現的問題制定了應急預案,并定期進行演練,深度解決了業務流程中的諸多痛點,讓流程更規范、業務更高效。
未來,安康市醫廢處置中心還計劃積極依托信息化技術,利用智慧化手段實現醫療廢物信息化、智能化、可視化,打造后疫情時代醫療廢物處理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