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匡世友
“跨越1200公里,早上出門,下午進廠,沒想到這么快就到了!”2月19日,來自漢濱區牛蹄鎮的張然乘坐務工包車、包機,平安到達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這次和張然一同返崗復工的漢濱籍農民工,共有107名。
務工返崗,專車包機接送;防控疫情,醫護人員護送……農民工返程的路上,總是充滿了陽光和暖意。這也是漢濱區服務保障農民工工作的一個縮影。
漢濱區始終把農民工服務保障工作作為“三農”工作的重點,圍繞農民工的煩心事、揪心事,精準施策,建章立制,合力推動全區農民工工作取得新成效。2020年,漢濱區服務農民工20.1萬人次,增加返鄉創業人員創辦經濟實體1366個,帶動就業2.3萬余人,提升了農民工的幸福感、獲得感。
復工穩崗 端好“淘金碗”
漢濱區是勞務輸出大區,有16.5萬外出務工人員,如何在春節后保障農民工按時返崗復工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2月18日,中原鎮紅專村脫貧戶黃小燕收拾好行李,乘坐上免費大巴車,前往常州市武進區務工。今年42歲的黃小燕,往年春節一過,便乘坐火車前往河北石家莊。今年受疫情影響,一直擔憂是否出得去。“幫扶干部主動上門宣傳‘點對點’接送服務政策,給我們吃下了‘定心丸’。”黃小燕乘坐的免費包車,直接把她從家門口送到廠門口,“過來第二天就上班了,在燈具裝配生產車間做組裝工作,一個月能掙4000多元。”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漢濱區人社部門積極與鎮村溝通銜接,摸清底子,建立臺賬,提前與務工地企業對接,采取“統一包車、統一餐飲、統一防護”的措施,通過“包車、包機、專列”等有效辦法,開通“點對點”直通服務車,積極幫助外出務工人員健康有序返崗復工,實現“出家門上車門,下車門進廠門”全程“保送”。今年該區累計返崗復工15.7萬人,其中開展“點對點”輸送12批次,輸送2100余名農民工返崗就業。
春季期間,全國疫情呈零星散發和局部聚集性疫情交織疊加態勢,防控形勢嚴峻復雜。為此,漢濱區人社部門提早謀劃,扎實做好農民工就地過年服務保障工作,重點在物資保障、福利補貼、文化活動等方面推出暖心舉措,讓外來務工人員就地安心過年。
漢濱區對轄區“五上”企業及農業園區、社區工廠、專業市場等重點場所務工人員進行摸排,對符合條件的外來務工人員每人發放500元慰問金。組織黨員干部下沉一線,加大宣傳力度,引導農民工合理有序就地過年,把人員流動降到最低,防止因人員流動導致疫情傳播擴散。在就地過年農民工生活保障方面,加強生活物資保障和能源保供,確保就地過年農民工生活必需品不斷檔、不脫銷。圖書館、公園、體育場等公共活動空間,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保障開放時間,為農民工提供豐富多樣的文化體育活動。
就業創業 送出“香餑餑”
2月25日,在漢濱區舉辦的2021年春季產業大招工暨蘇陜勞務協作招聘洽談會上,返鄉農民工何傳玉找到了一份稱心如意的工作。
“我在社區工廠上班,十四運會的吉祥物都是我們廠生產的,一個月能掙到3000多元。”刺繡、裁剪、縫制、填充、包裝……在安康新偉泰玩具制品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何傳玉和工友們正在加緊完成首批80000套十四運會吉祥物毛絨玩具生產任務。
穩就業,既要出得去干得好,又要留得下能致富。針對不能外出的剩余勞動力,漢濱區通過提供求職應聘、職業指導、崗位推薦、技能培訓、創業貸款等“一站式”服務,做好就業幫扶,鞏固脫貧成效。重點以春季產業大招工、春風行動就業援助月為載體,多方拓展勞動力輸轉渠道。全面開展轉移就業和技能培訓,開發公益性崗位托底安置,扎實做好農民工返崗復工、社區工廠復工復產工作。
在返鄉創業中,漢濱區按照“政府引導創業,社會支持創業,全民積極創業”工作思路,積極落實創業補貼、創業擔保貸款惠民政策,建立政府扶持、創業培訓、創業服務“三位一體”工作機制,搭建創業創新服務新平臺,通過創業創新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全面落實一次性創業補貼、創業擔保貸款相關政策,開通創業擔保貸款網上申請平臺,為符合條件的創業者開辟貸款“綠色通道”,免除相應擔保手續,鼓勵有創業意愿的農民工通過參加創業培訓實現自主創業。2020年,該區新增就業7036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2553人,困難人員實現就業1446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6.9萬人;開展貧困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107期3257人,發放創業擔保貸款5277萬元。
今年,漢濱區人社部門將抓牢抓實勞動力外出務工就業和就近就地轉移就業兩個重點,拓展有組織勞務輸出、產業項目拉動、自主創業帶動、新社區工廠吸納、公益性崗位安置等各種就業渠道。圍繞援企、穩崗、擴就業,優化調整政策著力點,從穩定就業、促進就業、提升就業、幫扶就業、保障就業五個層面,加快構建符合漢濱區發展需要的就業優先政策體系。計劃全年實現城鎮新增就業4500人,全區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規模保持在16.5萬人以上。
勞動維權 領到“收益羹”
漢濱區現有注冊企業10000余戶、個體業主40000余家,每年有100余個重點建設項目實施,每年有53萬人走出家門“攬金”,人事勞動關系爭議、農民工工資兌付等糾紛量大面廣。
如何保障農民工群體合法權益?漢濱區人社部門充分發揮勞動保障監察職能作用,嚴厲打擊重點領域欠薪行為,在全區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勞動人事爭議“大調解”工作格局,讓農民工不再“憂薪”。
“沒想到這么快就解決了!”2019年12月25日,水電工陳遠康從漢濱區勞動保障監察大隊工作人員手中接過某建筑企業拖欠的18800元工資時,激動地說。
干了活能拿到錢,老百姓心里才踏實。漢濱區勞動監察部門加強日常巡查監察,以招用農民工較多的工程建設領域和勞動密集型加工企業及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為重點,全面開展“地毯式”檢查,有效研判、預防全新隱患,建立溝通協作機制,強化責任落實,對全區所有在建項目和其他行業弱項短板,逐個摸排清查,找出問題所在,建立問題臺賬,實行限時銷號管理。
“農民工的血汗錢,我們一分不少的全都追討回來了。”漢濱區人社局副局長洪波笑著說。
漢濱區以全面落實根治欠薪八項制度為抓手,積極推進農民工工資支付監管預警平臺實施和運用,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等手段,健全源頭預防、動態監管、失信懲戒相結合的制度保障體系,形成制度完備、責任落實、監管有力的治理格局。2020年,用工達50人以上的企業建立調解組織56個;辦理勞動人事爭議案件264件,為勞動者討回維權資金899.66萬元;受理勞動保障監察舉報投訴案件55件,立案37件,為農民工追討工資1400余萬元。漢濱區在市對縣(區)農民工工資支付考核中連續兩年榮獲A級等次,被省人社廳評選為疫情防控期農民工返崗復工幫扶工作先進集體。
“我們始終把農民工服務保障工作擺在突出位置,用心用情當好農民工的‘娘家人’,緊緊圍繞農民工的煩心事、揪心事,建章立制,夯實責任,確保農民工服務保障工作落地見效。”漢濱區人社局局長李佰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