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李靜 鄭運祥)截至9月底,全市累計登記各類市場主體208608戶,較2019年底市場主體累計數增長3.81%。其中,企業40240戶,較2019年底增長11.41%;個體工商戶161293戶,較2019年底增長2.01%;農民專業合作社7075戶,較2019年底增長5.34%……
很難想象這一組組亮眼的數據,是在因受疫情影響,市場主體發展舉步維艱的情況下所取得的。
而這背后的付出不言而喻。今年以來,全市市場監管部門積極落實各項改革措施,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推動市場主體向好發展,實現保市場主體的目標,為落實“六保”任務、做好“六穩”工作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簡政放權釋放活力
從外地返鄉創業的鄭先生想在中心城區開一家火鍋店,在辦理營業執照時,工作人員告訴他可以通過微信辦理。鄭先生當場利用微信填報上傳了相關資料,工作人員審核通過后,很快就給他辦理了營業執照。
“以前辦理營業執照,要準備不少材料,來回奔波好多次。這次我原本還有些擔心麻煩,沒想到今天一過來,用微信就辦理好了,其實在家里都可以辦,能節省大力的時間和精力。”鄭先生感慨。
鄭先生的方便,離不開市市場監管局的簡政放權。自去年全市開展優化提升營商環境行動以來,市市場監管局“放管服”改革“組合拳”每一拳都擊到細處、實處、痛處,從一系列改革措施中凸顯出“權力做減法,服務做加法”的理念。
放寬市場準入條件。出臺《加快市場主體發展14條措施》等文件,確保商事制度改革措施取得實效,打造高效便捷的準入環境;實施“注冊資本認繳制”改革,取消公司注冊資本最低限額、股東結構、股份比例等限制;放寬企業名稱登記條件,取消名稱預先核準登記,實行名稱自主申報;放寬企業住所登記條件,實行“住所承諾制”改革,支持“一址多照”“一照多址”工位注冊、集群注冊等改革。
實行審批制度改革。出臺《安康市人民政府關于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促進市場主體發展的實施意見》,落實“先照后證”登記制度改革,履行“雙告知”工作職責;開展“多證合一、一照一碼”改革,將54證合一,破解“領照容易領證難”“準入不準營”問題。
簡化企業登記流程。協同公安、稅務、社保、人行等部門,在壓縮企業開辦用時、減少辦理環節、簡化提交材料、降低辦理成本等方面下功夫,大力推進“網上辦照”“微信辦照”,實行“不見面”模式辦理企業證照,打造高效便捷的準入服務;在市政務服務中心登記窗口設立“企業登記全程代辦專崗”,實行“一窗通辦、當場辦結”的服務模式,使企業能夠在最短時間內辦結企業開辦事宜;建立各環節相關部門聯動機制,避免材料重復收取,企業登記注冊時除法定要件外不再收取其他證明材料;降低企業開辦成本,實現企業首套公章免費刻制,開辦各環節及市場監管領域各項行政許可均不收取任何費用,實現企業開辦“零費用”;不斷簡化和完善注銷流程,構建便捷有序的市場退出機制,對個體工商戶、未開業企業以及無債權債務企業實行簡易注銷,共辦理企業簡易注銷715戶。
推行“證照分離”改革。對106項涉企行政審批事項分別按直接取消審批、取消審批改為備案、簡化審批實行告知承諾、完善措施優化準入服務四種方式實施,今年重點開展食品生產許可制度改革和經營范圍規范化改革,為下一步“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做好準備,前三季度共辦理12227件“證照分離”經營許可。
實施登記全程電子化。推行企業登記“全程網上辦”和“微信辦照”系統,實現不見面辦照,全市微信辦照12049戶,占全網登記市場主體總量的57.81%。
創新市場監管模式
2019年底,安康北醫大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申請的三類醫療器械產品——輸液消毒接頭被中省主管部門批準注冊生產,這標志著一個合法的三類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在安康落地生根,填補了我市三類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的空白。
作為醫療器械市場主管部門,市市場監管局處理好監管與服務的辯證法,多次深入該企業現場辦公,讓企業相關人員熟悉醫療器械生產企業許可開辦的程序、法規要求,確保企業設計開發及相關理念的合規性,指導企業質量管理體系建設,為企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在“放管服”改革中,“放”與“管”就像硬幣的兩面,“嚴管”是其中重要一環。市市場監管局積極創新市場監管模式,通過監管體制改革推動監管科學性、執法公正性,為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開拓了空間。
實現雙隨機監管常態化。建立“雙隨機、一公開”聯席會議制度,構建“政府主導、市管牽頭、部門負責、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并將其列入全市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印發《市場監管領域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實施辦法》,建立信息報送、督查檢查等制度,保障“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有組織、程序化向縱深推進;本著“誰主管誰牽頭”和能聯盡聯的聯合原則,探索結合專項整治、突出本市特色產業、區分行業領域的聯合抽查模式;聚焦社會關注度高、信訪投訴多、風險問題集中的食品安全、生態環境、非法集資等突出問題,有針對性開展學校食品安全、農民工工資支付等聯合抽查。
探索智慧監管模式。在鎮坪縣積極探索“互聯網+市場監管+社會共治”智慧化監管模式,該縣市場監管局自主開發信用監管平臺,通過聯接系統管理與公示系統、社會評價與投訴系統等7個核心系統,在監管對象、消費者及執法人員間搭建橋梁,實現了便民利民、電子執法、信息公開、雙向監督、信用懲戒等諸多功能,信用監管平臺在推進執法監管過程發揮了重要作用。
突出重點領域監管。加大知識產權保護,支持平利、漢陰、旬陽三縣實施知識產權強縣工程項目;開展知識產權“鐵拳執法行動”、“地理原產地標志產品”保護活動,新增專利850件、注冊商標3604件,申報地理標志商標3件。強化風險管控,扎實開展秦嶺野生動物資源、市場監管領域掃黑除惡、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等88次執法整治行動,查辦案件801件,罰沒425萬元,集中銷毀158萬元假劣商品。全市未發生非級別以上食品安全事件;特種設備報檢檢驗率達到100%,特種設備安全實現“零事故”。完成藥械抽檢794個批次,監督銷毀過期疫苗和脫離了冷鏈運轉的體外診斷試劑25個品規、48個批次,貨值40萬元。完成工業產品監督抽查273個批次,合格率96.5%。12315受理消費投訴舉報2650件,辦結率96%。
推進企業信用監管。制定《安康市政府部門涉企信息統一歸集公示工作實施方案》,建立分工明確、責任清晰、督查有力的工作機制,確保部門涉企信息及時、準確、統一歸集公示。狠抓企業年報信息公示,2019年度企業年報公示率為94.19%,連年保持較高水平;先后對8032戶違反企業信息公示條例及相關規定的企業列入經營異常名錄,依申請辦理移出經營名錄企業4378戶,115戶企業被列入嚴重違法企業名單。實行跨領域聯合懲戒,市場監管、發改、行政審批、住建、金融機構等多部門密切配合,對有列入經營異常名錄等違法失信行為的企業,在辦理招投標、信貸、資格認證、生產許可等業務時實施限制162次。
精細高效優質服務
這幾年,越來越多在安康發展的企業感受到了黨委政府如同媽媽般的貼心與暖情服務,這種服務是全身心付出、全過程奉獻、全方位關懷,是一種無私奉獻、無微不至的主動式、親情式服務,既在情感上暖心、行動上貼心,又在措施上用心、機制上順心,體現了黨委政府對企業的真摯情感和強烈責任感,以及千方百計為企業排憂解難的服務意識。
市市場監管局自組建以來,持續開展“深化‘媽媽式’服務,促進市場主體增量行動”。在登記窗口設立“企業登記全程代辦專崗”,辦理執照、公章刻制、銀行開戶、申領發票、社保登記等業務全部由專崗代辦,實行“一窗通辦、當場辦結”的服務模式,使企業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辦結企業開辦事宜。
同時,對市場主體實行零限制、零門檻、零首付、零障礙、零證明、零束縛、零跑路、零成本的“八零”服務。建立首問負責工作制度,落實延時服務、預約服務、上門服務、證照免費郵寄等服務措施,建立“五辦”機制,做到資料齊全馬上辦、資料不全指導辦、緊急項目加班辦、特殊項目跟蹤辦、重大項目現場辦。實行審核合一、一人通辦工作模式,企業登記除重要審批事項外,均由窗口受理人員一人完成受理、審批流程,資料齊全當場辦理。
推行容缺審批,申請人在主要資料基本符合法定形式、部分材料欠缺的情況下,登記機關先行受理,由申請人提出書面承諾和時限,登記機關先行辦理營業執照。推行個體工商戶“同城通辦、就近辦理”,申請人可就近到轄區內任意一個登記窗口或市場監管所登記窗口申請,符合條件,資料齊全的即可辦理注冊登記。
大市場、大監管呼喚著大服務。在全市“放管服”改革的不斷深入推進下,市市場監管部門也在不斷通過機構的變革來激發服務效能的革命。“一切從企業發展的需求出發,群眾有什么需要我們提供什么,有什么困難我們幫助什么,全方位促進市場主體發展,這就是我們現在的工作宗旨。”市市場監管局登記注冊指導科科長羅毅的話,代表了全體市場監管部門干部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