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唐波 陳昌美)以茶會友榆林行、硒茶飄香沁人心。9月20日,由紫陽縣人民政府與榆陽區人民政府主辦的“以茶會友話安康”——紫陽富硒茶走進榆林送健康促消費助脫貧宣傳推介活動在榆林市榆陽區世紀廣場舉行,相聚塞上明珠,開展友好交流,促進深化合作。榆林市副市長王華勝、安康市政協副主席馬曉旬、紫陽縣縣長陳蓮先后致辭。紫陽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教志、榆陽區副區長石彥民等榆林市、安康市、榆陽區、紫陽縣相關領導,以及兩市、兩縣區相關部門負責人,紫陽縣40余家茶葉企業和榆林市未來商會等208家企業,榆陽區千余名群眾參加活動。
活動旨在以茶為媒、以茶會友、以茶結緣,通過搭建社會扶貧平臺,掀起消費扶貧熱潮,共享產業扶貧的成果和群眾收獲的喜悅,全面展示紫陽的特色富硒產品和豐富文旅資源,拓寬紫陽扶貧產品消費市場,助力紫陽茶文旅產業融合發展,讓更多榆林人民了解安康、走進紫陽,愛上紫陽富硒茶,愛喝紫陽富硒茶,實現兩地融通互動,共同發展。
紫陽地處秦巴腹地,因道教南派創始人張伯端曾在此修行悟道而得名,是全國唯一以道教名號命名的縣。紫陽文化底蘊深厚,茶文化、道教文化、民歌文化、漢水文化融匯,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紫陽民歌是陜南民歌的代表,曲調輕靈優美,婉約大氣,與陜北民歌一同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紫陽富硒資源富集,全域富硒,90%的土壤硒含量達中硒以上水平,是迄今為止發現面積最大、地層最厚、硒資源品質最好的天然優質富硒資源聚集區。紫陽是中國最古老最北緣的茶區,中國茶葉百強縣,產茶歷史悠久,始于商周,興于盛唐,清代紫陽毛尖成為全國十大名茶,是我國最早的貢茶產地。1989年紫陽茶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通過多學科專家科學鑒定,成為世界首個具有保健功效的優質天然富硒茶。著名營養學家于若木曾三次為紫陽富硒茶題詞,高度評價“紫陽茶富硒抗癌色香味俱佳,系茶中珍品”;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習仲勛同志曾為紫陽富硒茶題詞“健康佳品,馳譽神州”。
紫陽因茶而名、因茶而興。多年來,該縣始終遵循“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的發展規律,大力實施“八大創新”工程,推行全域綠色生產,不斷完善“三品一標”體系,目前全縣有12萬人從事茶葉生產,茶產業已經成為紫陽百姓脫貧增收的當家產業。全縣茶園面積達24萬畝,年產茶葉8800余噸,開發綠茶、紅茶、青茶、黑茶、白茶五大類40多個品種。紫陽富硒茶相繼榮獲全國“質量之光”年度魅力品牌、全國“十大綠茶公共品牌”、三秦質量之光“最受老百姓喜愛的品牌”,入選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登記產品,成功注冊馬德里國際商標,連續四屆蟬聯中國十大富硒品牌榜首,品牌價值達62.22億元。
活動儀式上,國家一級茶葉審評技師、陜西省茶人聯誼會會長韓星海對安康紫陽富硒茶作專業點評,紫陽縣有關部門負責人作紫陽招商推介、紫陽富硒茶推介、紫陽旅游推介;顒舆M行了簽約、紫陽富硒茶專家點評和“紫陽富硒特產營銷中心”授牌儀式。紫陽縣人民政府與陜西晟基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簽訂富硒礦泉水綜合開發項目;陜西省紫陽茶業發展有限公司與子洲縣蘇榆農工貿有限公司簽訂“紫陽富硒茶、子州”養生茶項目合作開發協議;紫陽縣康硒天茗茶業有限公司與榆林市高新區惟藏商行簽訂紫陽富硒茶購銷協議;紫陽縣供銷聯社與陜西煤山煤海有限公司簽訂共建“榆林市紫陽富硒特產營銷中心”協議,紫陽縣供銷聯社與榆陽區供銷聯社簽訂“地方特產供銷互促合作協議”。
活動當天,還進行了紫陽·陜北民歌交流演出和富硒產品鑒賞。與會領導、嘉賓和采購商欣賞了原汁原味的紫陽民歌和陜北民歌,紛紛前來品鑒、詢問,與紫陽參展茶企互留聯系方式,表現出對紫陽富硒茶的深厚興趣。現場銷售富硒農產品50余萬元,電商平臺下單金額達200余萬元。據悉,活動還通過5G網絡在榆林廣播電視臺、榆林網、手機客戶端進行現場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