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唐正飛 李瑩 翟本榮
又是一年“兩會”時。連日來,帶著“十三五”規劃即將圓滿收官的決心和信心,帶著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美好憧憬與期盼,參加安康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的人大代表,以飽滿的政治熱情,強烈的使命擔當,切實履行法定職責,莊嚴行使民主權利,同心共商發展大計。
各代表團會場發言氣氛熱烈,代表們一致認為,政府工作報告通篇貫穿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陜來安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整個報告站位高、內容實、亮點多,充分體現了新發展理念和高質量發展要求,同時對2020年工作安排思路清晰、重點突出,是指導性、操作性都很強的好報告。代表們表示,一定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更加主動履職盡責,為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雙勝利”、加快建設西北生態經濟強市、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
凝心聚力“兩手抓” 激活發展內生力
面對當前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形勢,代表們也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見。
李輝忠、鄧森田等代表建議,政府要加緊補齊疫情防控公共衛生的短板,切實加強行政執法,根治食用野生動物的陋習,建立和完善疫情防控應急保障體系;加強疫情后的基層公共衛生建設發展,加大衛生防疫知識宣傳力度。
陸隆敏、劉桂湘等代表建議,市縣要加大中省項目爭取力度,要聚焦生態養生方面產業發展,利用豐富的森林生態自然資源吸引游客,重點在休閑養老、生態旅游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陳蓮代表建議,加大漢江生態經濟帶扶持力度,建議把紫陽—石泉漢江生態經濟帶納入全市工作重點。
結合新媒體、電商平臺,劉家騏代表建議,要不斷整合特色產業,形成有競爭力的品牌,讓電商更好地進農村,打造綜合商圈,形成商業群體。
唐志玖代表指出,漢濱區五里工業集中區是全省50個縣域工業集中區之一,已具備創建省級經濟開發區的條件,為加快產城融合和新安康門戶區建設,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建議進一步支持五里工業集中區創建省級經濟開發區。
陳軍、楊文方、謝蓉等代表建議,要繼續挖掘生態旅游資源,在資金和政策上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加強品牌效應建設,推進資源有效整合,將生態康養產業納入全市生態產業發展規劃。
周斌代表建議,把安康至平利天然氣管網建設納入“十四五”規劃,盡快啟動平利天然氣管網建設工程。
鞏固脫貧成果 扎實推進鄉村振興
圍繞如何鞏固脫貧成果、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代表們給予了充分關注。
李斌代表建議,在繼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上,要把持續增加群眾收入作為一項重要工作抓緊抓實,持續穩定增加對農業農村工作的各項投入,以及加大對農業農村工作人才的支持力度,鼓勵各縣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
曹席軼代表建議,要重視返貧問題,增加就業崗位,繼續加強對貧困戶的技能培訓;做好轄區內的人才穩定工作,不能一味地引進外來人才。
王啟學、張春濤等代表建議,應統一協調貧困村和非貧困村的資金使用,注重研究宅基地騰退后續穩定發展問題;要立足實際,關注脫貧攻堅易地搬遷后續扶持問題。
謝康代表建議,白河縣光皮木瓜產業發展現狀良好,應加大木瓜產品的開發和研發,可利用企業載體來研發;發展生態旅游和觀賞木瓜,成立研究基地,探索綜合發展方向。
丁禮康、楊大珍等代表指出,過去我們在產業發展上一直未把中藥材放在重要位置,建議將中藥材產業發展納入重要內容,加快全產業鏈發展,并設立相關中藥材發展協調機構,專門推動中藥材產業發展,以此帶動更多群眾增收致富。
劉濤、高英等代表建議,加大對平利茶飲產業的扶持力度,加快打造“茶旅融合”特色系列產品;在央視等平臺推廣安康平利富硒茶,增強平利茶葉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力促城鄉融合發展 做靚“營商環境最安康”名片
如何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更實舉措,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建設一流營商環境,為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添柴加火,代表們也不遺余力建言獻策。
周耀宜代表建議,結合國家政策,加大中心城市、老舊城區的改造開發,如農貿市場、停車場等基礎設施改造,搶抓棚改機遇,推進文明創建。
陶柏林代表建議,要進一步深化改革,補短板、強弱項、激活力、抓落實,抓好國家政策機遇,在老城改造(棚戶區改造)項目上加大力度,做好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同時對房地產領域存在的亂象問題也要嚴厲打擊。
馬建明代表建議,借鑒重慶市城市交通建設經驗,在空間上做文章,解決山區交通不暢、擁堵嚴重的現實困難。
皇甫健、覃春利等代表建議,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爭取和謀劃更多重點項目。同時招商要招好商,加大各方面的審查力度,不斷改善安康營商環境,帶動安康經濟提質增效。
于興江代表建議,在營商環境、生態環境的約束對項目建設的影響上,項目招商過程要進一步提高法治意識,要政策合規,進行政策培訓,政府要提高服務能力,進行風險研判。
曹桂榮代表建議,要規范縣、鎮、村三級物流管理統籌建設,有序運行,加強政府引導和資金支持,結合現有資源,實現優化組合。
辦好民生實事 讓群眾生活平安順利
政府工作報告順應人民群眾新期待和社會發展新要求,圍繞增進民生福祉、共享發展成果,在就業、教育、公共文化服務、健康安康建設、社會治理體系等方面如何辦好民生實事,引起參會代表們的共鳴。
王加成代表建議,希望規范教師流動,穩定教師隊伍,進一步提高教師待遇和薪資水平。呼吁相關部門加大教育經費投入,促進教育事業優先發展。
許啟漢代表建議,希望政府部門給予一定支持,正確引導企業發展養老事業;慎重推動醫養結合發展,不能將醫院和養老院混為一談。
馬玉霞、余祖財、趙敏書等代表建議,進一步加強醫療衛生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加大對鄉鎮衛生院的投入,加強硬件設施提升,提高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的待遇,解決人才來源和培養問題;加大對鄉村醫療機構的支持力度,特別是村醫,建議實行月工資制度,穩定隊伍;加強醫保基金監管,維護基金安全,管好用好人民群眾救命錢。
朱曉紅代表建議,政府要持續加大相關片區“臟亂差”問題的綜合治理,推進公廁、農貿市場、人行天橋建設和綠化、美化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
高洪代表建議,應加快地方物業管理立法,提升社區居民的幸福感和滿足感。
人大代表熱議政府工作報告,積極建言獻策,必將為安康“追趕超越、綠色崛起”、加快建設西北生態經濟強市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增添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