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鄭芳 姜波)20載,只是歷史長河的一瞬間,卻記錄著常州與安康對口交流促發展的點點滴滴,詮釋著經濟協作抓建設的分分秒秒。1996年10月,黨中央和國務院確定蘇、陜兩省開展對口協作,常州作為安康對口協作城市,與我市6個縣區建立對口協作關系。
常州是江蘇省13個省轄市之一,處于長江三角洲中心地帶,是我國經濟強市,其裝備制造、大健康產業、生物醫藥產業、職業技術教育等領域在全國名列前茅。20年來,常州向安康援助資金3730萬元,援建社會公益項目78個,協助勞務輸出1.4萬人,舉辦各類培訓班23批1400余人……這些支持猶如“強心劑”注入到秦巴大地,流淌在305萬安康人的心間。
去年10月,隨著江蘇、陜西簽署《進一步加強扶貧協作和經濟合作戰略協議》,江蘇與陜西10個設區市建立幫扶結對關系,交流更加緊密、發展更加迫切、協作更加有序,我市10個縣區與常州5區1市繼續結對,全面開啟了打贏脫貧攻堅戰、建設西北生態經濟強市的新征程。
互訪交流達共識 協作共進喜“聯姻”
“當前安康發展正處在追趕超越、綠色崛起的關鍵階段,我們要把常州對口幫扶的力量用足用好,把常州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成果用足用好,努力為安康脫貧攻堅、同步小康做出新的貢獻。” 2月23日至26日,市委書記郭青率安康市黨政代表團赴江蘇省常州市學習考察時為全市借力發展指明了方向。
在兩市黨政主要領導同志探討加強兩地對口交流和經濟協作大計的同時,我市舉辦了名優特色產品展示暨重點合作項目常州推介會,簽署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扶貧協作和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從建立扶貧協作推進機制、扶貧協作重點任務方向及措施等方面達成共識。
為推動雙方合作協議的落實,市政府印發《常州與安康兩地扶貧協作和經濟合作戰略協議落實分工方案》,從建立扶貧協作推進機制、明確扶貧協作重點任務、確保扶貧協作成效三個方面,把工作任務細化分解到市直相關部門和各對口縣區。市發改委根據任務分工,結合全市產業扶貧工作實際,與常州市發改委共同編制了《安康市蘇陜扶貧協作和經濟合作規劃》,明確了幫扶目標和工作重點。
交流的步伐越走越實,協作的聲音越來越響。6月1日江蘇省常州市黨政代表團與安康對口扶貧協作交流座談會剛結束,常州五區一市代表分別深入結對縣區開展深度調研和合作洽談。本次合作搭建起對接幫扶的橋梁,溧陽市對接漢陰、白河縣,金壇區對接石泉、寧陜縣,武進區對接漢濱、平利縣,新北區對接紫陽、嵐皋縣,天寧區對接旬陽縣,鐘樓區對接鎮坪縣,兩市教育、人社、農委、衛計等部門將在產業發展、項目建設、助醫助學、人才交流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交流。同時,漢濱區和紫陽縣為兩地確定的“攜手奔小康”縣區,助推全市脫貧攻堅。
以“先行對接、項目為主、政府搭臺、企業實施”為總體目標,安康與常州先后成功組織政府部門和企業之間的互訪交流與經濟合作。常州市選派5名優秀干部組成對口幫扶工作組來我市掛職交流,助力蘇陜扶貧協作工作,在完善合作機制、搭建合作平臺、招商引進項目、宣傳推介安康以及特色農產品銷售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市也選派了7名干部赴常州市掛職學習,形成良性互動,助力安康發展。
落實“五新”戰略任務
實現追趕超越目標
圍繞脫貧抓項目對口協作建載體
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企業主體、社會參與”的運行模式,常州、安康兩市的黨政部門、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社會團體等各界力量,不斷發揮比較優勢,搭建合作平臺,對口協作效益不斷躍升。
今年以來,各縣區加大交流訪問和扶貧協作力度,不斷深化多層次、多維度的戰略合作,取得了顯著效益。漢濱區與武進區政府商定,將從產業、人才、科技、醫療、勞務等方面攜手提升合作層次。常州市3戶企業和紫陽縣3戶企業分別簽訂了對口交流合作框架協議。新北區借助常州的資源和平臺,讓紫陽的富硒食品、訂單農業、文化旅游等產業走出陜西。平利縣與武進區政府簽訂合作備忘錄,幫助平利縣引進并落地10 家工業企業、提升100家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帶動1000 戶貧困戶實現持續穩定脫貧。金壇區加大醫療、教育、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力度,多舉措拉動寧陜旅游業發展。
8月底,安康市衛計系統考察交流團赴常州,雙方商定以組團幫扶、互派學習、開班專修等形式深度推進兩地醫療對口協作工作。市教育局與常州教委建立校際合作關系。市農業局推進富硒產品研發中心和江蘇省硒生物技術研究中心全面合作,引進土壤硒強化等富硒技術,聯合申報富硒科技創新團隊等科技項目,為安康培訓富硒科技人員,促進國硒研究會在安康建設科研基地,并與常州共建電商服務平臺。市發改、農業、扶貧等部門積極籌備10月15至17日在鎮江市舉辦“特色農產品展銷會暨海峽兩岸名優農產品展銷會”。
通過積極對接引進,常州一批企業在安康落地建設。常州方圓藥業在鎮坪飛地經濟園區投資建設總投資10億元、年產15億袋中藥顆粒項目。常州金壇區玫瑰風情園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計劃用5年時間,將鎮坪桃源、麻柳坪打造成國家4A級旅游景區。江蘇日昌升集團在漢濱區投資建設綠色環保精品建筑骨料生產項目,總體建設規模為年產2000萬噸精品建筑骨料。江蘇富業紡織投資公司在石泉縣建設富鑫輕紡和康泉制衣項目進展順利。江蘇鑫利達公司在漢陰縣投資建設的真石漆及外墻保溫材料生產線項目,實現當年招商簽約、落地建設、建成投產。
合作領域不斷拓展,社會參與度空前高漲。在雙方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常州駐安工作組的牽線搭橋下,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活動。8月25日“一帶一路”常州安康愛心公益行動走進安康,常州廣播電視臺、汽車流通協會與多個企業向漢濱雙龍小學、旬陽呂河中心小學奉獻愛心。9月10日以電子商務為紐帶,常州買東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出資購買洄水鎮聯溝村70戶蜂農生產的2000公斤蜂蜜,并以高出當地市場價2.5倍的價格收購土豆2萬公斤。同時與紫陽縣三生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簽定網絡扶貧訂單簽約,在江蘇拓展紫陽富硒農產品市場,實現“訂單進山、產品出山”。9月17至18日,常州市新北區工商聯到紫陽縣考察交流,兩地總商會簽訂了《友好商會合作協議》,新北區工商聯向紫陽縣紅十字會現場捐贈了愛心慈善資金。新北區紅十字會為紫陽募集了20萬元愛心捐贈款。
健全機制促發展用好資金惠民生
“蘇陜對口幫扶資金,敏感度高,政治性強,一定要認真研究,按照能帶動貧困戶增收的產業項目投向,精準安排項目,體現我市的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堅決禁止撒胡椒面和虛假項目,并嚴格督查問責”。市長趙俊民高度重視兩地扶貧協作和經濟合作關系,在蘇陜扶貧協作項目文本上作出批示。
用好每筆幫扶資金,讓扶貧項目助力發展、惠及于民,是安康抓蘇陜協作項目的初衷。安康市成立由分管副市長任組長的對口協作領導小組,完善對口協作的活動組織、溝通聯絡、項目管理、信息交流、督查通報等日常工作制度。建立聯席會議制度、互訪工作機制和考核評估和督查巡查制度,定期將項目進展、對口協作開展情況進行整理、通報。
以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數量為依據,按照省上制定的蘇陜扶貧協作資金管理辦法,產業項目重點向深度貧困縣和貧困村傾斜,同時兼顧縣區間平衡。2016和2017年蘇陜扶貧協作項目73個,總投資26.2億元,爭取常州幫扶資金1.42億元,其中:產業類項目66個,總投資26億元;工業集中區產業項目總投資 6.8億元(紫陽、旬陽、嵐皋3縣70%資金投入園區);我市發改委創新蘇陜扶貧協作資金使用辦法,將1420萬元注入市財信融資擔保公司,以撬動更多資金支持項目建設。
從市發改委獲悉:根據蘇陜扶貧協作與經濟合作的主要任務,我市組織編制了2016至2020年產業合作、勞務協作、人才支援、助醫助學及其他待定幫扶項目6大類180個,總投資約98億元,擬申請幫扶資金約4億元。同時兩市建立項目信息庫和投資企業信息庫,定期開展對口交流、企業考察、項目洽談等活動信息,通過各類媒體多渠道、多途徑扎實開展對口協作宣傳工作,營造關心、關注、了解、支持、參與對口協作的濃厚氛圍和良好局面。
隨著交流洽談的不斷深入,對口協作項目的落地實施,安康、常州兩市的聯系更加密切,合作更加廣闊,綿延千里的深情厚誼,將譜寫出秦巴明珠更加璀璨瑰麗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