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前的晏家坡市場
改造后的晏家坡市場
86條背街小巷的今昔
棗園路地處安康城鄉結合部,因未納入城區管理,夜間無路燈照明,治安隱患大,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多次呼吁,群眾訴求強烈。通過嚴格控制城區亮化綠化,節約資金用于背街小巷路燈改造。2013年底,市政處投資230萬元,沿棗園路安裝了9盞投光燈和164盞路燈。
安康城區興安西路教場社區江水井巷,因排污管道堵塞污水橫流,社區居民只好墊磚頭踮腳尖出行。今年2月11日本報報道后,市雙創辦迅速組織相關單位實地核實,現場辦公協調解決問題。該地段下水管道系居民自建,并不屬市政公共設施,但市政處不講條件、不講困難,組織施工很快便疏通了排污管道——事情雖小,卻解決了群眾生活中的大難題。
生活環境是衡量群眾幸福指數的重要指標,環境越好市民的幸福程度越高。雙創強勢推進市容環境衛生、交通秩序、背街小巷、流動經營、門頭牌匾、建筑工地、集貿市場、河道溝渠、城中村和城鄉結合部整治,維護良好的環境衛生和市容秩序,同時強力推進公園廣場綠地建設、城市出入口造林、周邊山體水岸綠化,創造良好環境讓群眾生活得更加舒心。
瀘康東路、朝陽巷、農貿巷、竹園巷、富群街等86條背街小巷,過去泥土裸露、污水橫流、設施不全,現已基本變得路平燈亮、排水暢通、干凈衛生、環境優美、出行方便。對西井街、朝陽巷、農貿巷、蓮花東巷等30條背街小巷實施路燈安裝,解決市民群眾夜間照明和出行安全問題。對背街小巷開展綜合整治,添置垃圾桶果皮箱,配備環衛工人,落實社區管理責任,讓小巷面貌煥然一新。
城區32個社區統一管理1723個單位衛生工作,35個文明單位幫扶社區衛生創建,實施全面覆蓋、分級管理、責任到人的網格化管理,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大力推進環境衛生制度、公共秩序管理、綠化美化提升、停車場建設、便民果蔬店、治安管理保障、基本配套設施、文明健康教育“八進”小區,有效改善了城區692 棟單位家屬院和67個無物業管理老舊小區環境,讓市民群眾生活得更加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