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德磊
人居環境改善是鄉村振興的基礎,事關廣大群眾根本福祉,事關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將農村人居環境改善作為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的重要抓手,穩步有序推進整治工作,全面提升鄉村“顏值”,擦亮文明“底色”。
規劃引領,繪好整治“戰略圖”。要堅持總體布局、規劃引領,組建工作專班,科學制定出臺符合發展實際的人居環境整治方案,將整治責任層層壓緊壓實;要精準把握整治力度、建設深度、推進速度、財政承受度、群眾滿意度,做到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要大力構建以林下種植、特色養殖、林果產業為主導產業的發展格局,將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納入鄉村振興規劃、產業發展規劃的重要內容進行謀篇布局,逐步實現一村一品、一路一景、一院一貌;要堅持以村民為主體,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規劃方案設置、項目施工、后期運營維護等全過程召開群眾會、院落會,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建議,確保整治過程群眾參與、整治成效群眾滿意。
多輪驅動,打出整治“組合拳”。要樹立新時代農村文明鄉風,深化移風易俗工作、文明家庭創建、文明村鎮創建,讓農民群眾感受到創建帶來的喜悅感、幸福感;要充分利用大喇叭、公示欄、微信群、公眾號等線上線下宣傳渠道,發出“文明家園·共建共享”倡議書和《致廣大群眾的一封信》,讓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家喻戶曉;要充分發揮黨員干部、人大代表、鄉賢能人示范帶頭作用,通過進村入戶走訪,召開村民小組會、院壩會,廣泛宣傳人居環境整治意義和整治標準,常態化組織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營造 “干部領著群眾干、群眾之間比著干、環境衛生成習慣” 的濃厚輿論氛圍,切實增強廣大群眾對人居環境整治的自覺性、參與度、責任感。
健全機制,構筑整治“壓艙石”。人居環境改善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要建立常態化管護機制,探索多樣穩定的籌資機制,拓寬村集體經濟扶持、村民共同參與等農村人居環境管護資金的來源途徑,對各類設施加強管理維護,確保長期穩定運行;要常態化開展現場觀摩評比活動,對各村人居環境改善工作進行現場觀摩,相互學習、交流經驗,排名評比、兌現獎罰,形成“比學趕超、爭先進位”的良性格局;要健全規章制度,堅持用約定規范行為,修訂完善村規民約,教育約束群眾養成良好衛生習慣,樹立文明新風尚;要建立鎮村兩級監督舉報機制,鼓勵引導廣大居民群眾自覺參與人居環境整治及監督,為建設美麗鄉村、文明家園貢獻個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