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牟慶紅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就人才工作發表重要論述,“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關鍵在人才。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競爭”,基層事業想要興旺也是同樣的道理,人才資源才是發展的決定性資源。
人才振興需要的是真正引進來、留下去。近年來各地紛紛推出一系列的人才政策,有的是落戶口、高年薪,有的是配套人才公寓發放安家費,一系列的動作確實讓不少高學歷高素質的專業化人才來到了基層。但是這些所謂的“優厚政策”并不會成為長期吸引人才的核心所在。從基層而言,尤其是在地理優勢并不明顯的情況下,更是人才流失的重災區。高質量發展區域經濟,完善提升基礎服務設施建設,不斷優化城市結構,創新、發掘、擦亮城市金字招牌,從大環境上對癥下藥才有把人才真正引進來的優勢。其次,人才往往都是具有專業技能的人,除了待遇上的保證外,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崗位上是關鍵,破除地方“小圈子”“小社會”,建立一套成體系的選拔任用考核機制,讓人才有事干有進步有盼頭,從而真正實現人才價值,為地方事業添磚加瓦。
人才振興需要的是真正在培養、用起來。“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質,經霜彌茂,”人不在事上磨一磨練一練,不去接觸“燙手山芋”,不去當一當“熱鍋螞蟻”,很難成為棟梁之才。“根在基層,重在落實,”基層是大有可為的地方,也是可鍛造優秀人才的地方,各級黨委及組織人事部門要當好“伯樂”,通過蹲點調研、專項調研、深入考察等多種方式發現一批能干事敢干事肯干事的“千里馬”,保證黨的事業后繼有人。要積極創造條件搭建創新培育平臺,著力破除人才管理中行政化“官本位”問題,著力破解人才評價中唯學歷、唯職稱、唯論文問題,做好長遠規劃,建立完整培育周期,厚植發展沃土,對有潛力的優秀人才,要狠下心來壓擔子,把他們放到復雜艱苦的地方、關鍵吃勁的崗位上去淬煉過硬本領,讓他們在滄桑風雨中成長為能擔大任的時代棟梁。
各盡其能是人才工作的最佳目標。“簡政放權”不僅僅要體現在建立服務型政府上,也是鼓勵各地大膽創新給“人才解綁”上,例如:鼓勵高校、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人員在職或離崗創業。因此要秉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則,創新靈活的人才流動方式,真正把人才的“智”引進來留下去,真正讓人才發揮優勢,真正讓人才政策惠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