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賀余環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良好的人居環境,是廣大群眾的殷切期盼,是農村發展的寶貴財富,也是鄉情鄉愁的重要寄托。自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實施以來,一批美麗宜居示范村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在全市各地,我們在欣喜于創建成效的同時,要清醒認識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一項系統工程,不會一蹴而就,要蓄力打好 “組合拳”, 持續扮靚鄉村“顏值”,擦亮鄉村振興底色,不斷增強廣大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強化統籌繪好發展新藍圖。廣大群眾既是直接受益者,更是主力軍。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學習推廣浙江“千村示范 萬村整治”工程先進經驗,不斷優化農村空間布局、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要將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納入鄉村振興規劃、產業發展規劃等重要內容進行謀篇布局,因地制宜、科學設計、深入論證評估,確保規劃對路子、能實施、有效果;要突出抓好農村廁所革命、垃圾分類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民生工程,加快補齊農村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短板,為建設美麗安康、助力文明城市創建提供有力支撐。
弘揚文明新風展現新面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分靠人管、七分靠自律,要廣泛宣傳關于城鄉人居環境整治的相關政策和重要意義,引導廣大群眾以主人翁的姿態參與到環境整治中來;要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結合主題黨日、“我為群眾辦實事”“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動員廣大黨員、人大代表、群眾志愿者投身環境整治一線作表率,不僅要“干給群眾看”,更要 “帶著群眾干”;要充分發揮新民風建設“紅黑榜”、愛心超市積分評比作用,營造創先爭優的良好氛圍;要把“文化墻”等戶外陣地擴展為人居環境整治宣傳載體,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村規民約等內容融入其中,引導群眾樹立文明新風。
探索以發展促提升新路徑。要持續健全農村人居環境長效管護機制,明確黨委政府和職責部門、運行管理單位相關責任,建立有制度、有標準、有隊伍、有經費、有監督的農村人居環境長效管護機制;要因地制宜深挖旅游資源,融合鄉土特色,圍繞旅游做產業,做好旅游助宜居,通過以點帶面的形式深入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要持續優化投資營商環境,主動增強“店小二”服務精神,吸引返鄉能人發展特色富民產業,實現產業發展和農村面貌雙躍升。
當前安康正處于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關鍵時期,要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與文明創建相結合,一張藍圖繪到底,推動各項工作快馬加鞭往前趕,實現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由點到線、由線向面拓展,讓生態文明之花遍開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