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立剛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寄語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新時代的青年干部應有“四種味”,要從黨性鍛煉中汲取力量、從服務群眾中汲取智慧,時刻保持“功成不必在我”的態度,發揮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于無聲處見真章、出實效。
胸中多些“書香味”。《人民日報》曾開設了“干部談讀書”欄目,倡導干部把讀書作為一種工作習慣,鞏固立身之本、夯實從政之基、凈化為官之道。而那些慣用藏書量裝點門面的干部,不管書中內容多經典、裝幀多精美,也只是理論脫離實際、預期背離行動、思想遠離修為,離提升個人黨性修養總是有距離的。
腳下多些“泥土味”。鞋上不沾泥、身上不沾土的干部,干工作必定是走馬觀花、蜻蜓點水。事實證明,只有放下架子、甩開膀子、俯下身子,“帶露珠”、接地氣,多“脫鞋下田”,多聞“泥土原味”,把足跡留在基層、把汗水流在基層、把好評印記在群眾心里。
生活多些“清貧味”。翻開百年黨史,老一輩革命家甘守清貧的故事不勝枚舉。革命戰爭年代,方志敏被俘后,敵人搜遍全身,除一塊表和一支鋼筆,方志敏連一個銅板都沒有。反觀少數黨員干部之所以在誘惑面前“變味”“變節”,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甘于清貧和平凡。只有守住心中底線,才能真正做到無私,這才是共產黨員值得追求堅守的品質。
奮斗多些“硝煙味”。在組織內部,無論“真刀真槍”的批評和自我批評,還是“辣味十足”的民主評議,這些帶著“硝煙味”的殷殷諍言體現的是黨組織和同志們之間毫不保留、真真切切的關心關愛。通過批評與自我批評,黨員干部能不斷提升自身素養,提高工作能力,積極投身改革發展,心無旁騖抓建設,聚精會神謀發展,認認真真聽民意解民憂,為解決群眾煩心事、揪心事、鬧心事想辦法、出點子。
現在已踏上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黨員干部務必強化黨性修養,加強責任擔當,自覺做到在黨愛黨、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以奮斗者的姿態迎接新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