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垚
十載寒窗苦,學子高中舉。時下,高考已進入各志愿錄取階段,一張張凝聚著期盼的大學錄取通知書將從全國各地傳遞到莘莘學子手中。孩子們“蟾宮折桂,金榜提名”,按照中國傳統的慶祝方式,自然是邀請親朋好友,觥籌交錯,舉杯共慶。很多家長和學生為分享喜悅,設宴表達對教師的敬意和感恩之情,這也無可厚非。但近年來,部分學生家長卻借此為名,大擺筵席,相互攀比,講闊氣,比排場,大操大辦之風日益加重。十幾年前學子考上大學都是在家呼親朋好友小酌幾杯,現在這顯然已經難以表達家長們喜悅的心情,現在到高檔酒樓才顯的更為“實誠”,掛標語,拉橫幅,要弄的滿城皆知才有“面子”。真可謂苦了“主人”、喜了“商家”。親朋好友為顧及臉面,跟風隨禮,少則三、五百,多則上千,單就普通工薪階層而言,這是很難承受的,更不要說大多數普通老百姓,這給很多普通家庭造成了極大的經濟負擔和精神壓力,這也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新民風建設格格不入,嚴重敗壞了社會風氣。
近日,嵐皋縣民風辦聯合縣教體局向全縣發出了《弘揚新民風 拒絕“升學宴”》的倡議書,號召廣大學生家長、學子及全縣廣大干部群眾拒絕擺“升學宴”、“謝師宴”,抵制請客送禮,大操大辦等陳規陋習,做到不向親朋好友打招呼、發請柬,拒絕各類“升學宴”、“謝師宴”;在全縣范圍內形成“誠、孝、儉、勤、和”的良好氛圍,聚合崇儉抑奢的正能量,營造風清氣正的好環境,為建設幸福美好新嵐皋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倡議書》號召全民動員,自覺破除陳規陋習。倡導干部群眾,特別是黨員干部、公職人員要嚴格恪守紀律要求,以身作則、率先垂范,不舉辦、不參加“升學宴”、“謝師宴”。廣大群眾要自覺抵制請客送禮,大操大辦等陳規陋習,做到不舉辦、不參加“升學宴”、“謝師宴”;廣大教師要為人師表,嚴守師德規范,拒絕任何形式的“升學宴”、“謝師宴”;廣大學子要勇于抵制歪風邪氣,敢于革除陋習,不向親朋好友打招呼、發請柬,拒絕父母舉辦“升學宴”、“謝師宴”,爭做勤儉節約的踐行者、文明新風的推動者。筆者認為,謝師不在“宴”,重在感恩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就學生而言,感謝師恩,不必拘泥于表面的形式,實現人生價值、回報社會,就是對老師最好的回報,通過舉辦集體升學禮,一個祝福電話,一條暖心微信......這些簡單貼切的方式,既表達了謝意,又溝通了感情,為新民風建設注入新氣息。
拒絕“升學宴”、“謝師宴”, 弘揚社會文明新風尚,是大力推進新民風建設的有效舉措,更是廣大干部群眾的共同愿望。要讓我們全社會積極行動起來,從自身做起,從當前做起,把文明節儉的行為認真落實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切實做到自己不擺“升學宴” ,拒絕參加“升學宴”,努力使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在全社會蔚然成風,著力以新民風建設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助力脫貧攻堅。